第六章 欺人自欺-《最三国第二卷纵横捭阖》

第六章 欺人自欺(第1页)

很多年前,许攸是曹操的朋友。

很多年后,许攸是袁绍的谋士。

世事的乖张其实就在这里。

但是袁绍没有看到这层世事的乖张。

所以当许攸把曹操的催粮书信放在他面前时,袁绍的表情是漫不经心的。

许攸却郑重其事得多。

因为这催粮书信是被他的手下从一个曹兵身上缴获的,大意是催在许昌的荀彧从速措办粮草,星夜解赴军前接济。

这样的讯息让许攸觉得,有机可乘。

曹军有机可乘。

所以他要向袁绍献计,以图建功立业。

虽然在很多年前,曹操是他的朋友,但那又如何呢?战场上没有朋友,只有对手。

许攸的计是这样献的:“曹操屯军官渡,与我相持已久,许昌必空虚;若分一军星夜掩袭许昌,则许昌可拔,而操可擒也。

今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

袁绍听了却不以为然。

不错,许攸是谋士,他说的话也能自圆其说,但袁绍的谋士多了去了,如果对每个谋士的话都言听计从,那他还怎么决策呢?

这方面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

袁绍决定独立判断一把。

他漫不经心地告诉许攸,曹操这个人诡计极多,这封信一定是诱敌之计,不用理他。

应该说,袁绍在说这话时口气还是平和的,但接下来许攸的“不知趣”

让他很快生起了闷气。

因为许攸多了这样一句嘴:“今若不取,后将反受其害。”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不知趣”

有时候不在于多做了一件什么事,而在于多说了一句话。

一句不知深浅的话。

在袁绍听来,许攸“今若不取,后将反受其害。”

就是一句不知深浅的话。

什么东西!

是骂我智商太低,要自食其果吗?袁绍满腔的怒气无处发泄。

但是很快,袁绍的怒气就发泄出来了。

因为审配给他提供了出气口。

一个信使恰到好处地从邺郡赶来,递上审配的书信。

当然,在这封信中,主题是运粮之事,接下来才是检举揭发。

审配揭发许攸在冀州时,贪污受贿,“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今已收其子侄下狱矣。”

毫无疑问,这样的一封信百分百要断送许攸的政治前途。

他是否真的贪污受贿现在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已被袁绍打入另册,并被骂得狗血喷头,狼狈而出。

于是许攸一个新的政治抉择产生了。

弃暗投明。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