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死一个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需要各种机缘巧合。
不错,张松是写信了,写了一封反信,可充其量他只是个反革命意淫犯。
纸上的文字如果没有落到实处,那只能满足当事人个人,于他人无碍。
所以,要是没有机缘巧合,他不一定会死。
但机缘巧就巧在他哥哥张肃出现了。
张肃是广汉太守,一向大义凛然,视亲情如粪土。
他看到弟弟张松写的这封反信后,做出的第一选择就是拿它去报官——持此书信夜呈刘璋,很有为了革命理想大义灭亲的意思。
亲人果然被他灭了,在刘璋暴怒之后。
刘璋的暴怒要是解析起来,个中原因实在是复杂得很。
这里头有对张松两面三刀的愤怒,也有对自己轻信他人的自责。
当然还有心虚。
在这之前,黄权们生命不息、苦谏不止,他却狠狠地打击了他们,从而充分地暴露了自己的智商是多么的低下。
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其实不是发现自己是个笨蛋,而是一直以来以为自己是聪明蛋。
那句成语是怎么说的?自作聪明。
自己就是自作聪明啊……
刘璋长吁短叹。
长吁短叹后的结果是张松死了。
张松全家都死了。
死在他的刀下。
死在他的愤怒里。
事实上,张松的死是为刘璋的低智商埋单,也为他自己的两面三刀埋单。
人世间的事情说起来很简单:产生欲望了,为欲望而埋单。
当然足够聪明的人不受此限。
可世上聪明人毕竟不多,起码张松不在此列。
刘备要回涪城了,他把动静整得挺大的,派人去涪关请杨怀、高沛出关告别。
告别似乎是人生的主题之一,有相聚,就有告别。
只是每一次的告别都各不相同。
是依依惜别,还是暗藏杀机?
很遗憾,这一次是后者。
不仅刘备暗藏杀机,杨怀、高沛也暗藏杀机了。
他们的怀里都揣了把匕首,如意算盘是趁刘备和他们依依惜别时,制造一场震惊世界的凶杀案。
至此,所谓的告别就成了一场表演秀,在刻意营造的离愁别绪氛围背后,是当事双方的杀心。
乱世,不谈告别。
乱世,只有匕首,在当事人最无防备的时刻出现,并捅进其身上最柔软的那个部位——心。
杨怀、高沛二人身上各藏利刃,领了两百人,牵羊送酒地去见刘备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