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很快就知道了。
因为在接下来的一场战争中,这个传说中的人物不幸被捕。
抓捕他的人是另一个传说中的人物——魏延。
诸葛亮继续重复他的收人心工程:去其羽翼,感召心灵。
孟获被俘获的随从们带上来了。
他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却谁知受到了优待。
诸葛亮杀牛宰羊,设宴款待。
这些孟获的随从们吃了生命中最难忘的一顿饭。
随后他们获得了自由。
这样的自由甚至比以往更甚。
他们不必再跟在孟获的屁股后面东奔西走了。
因为孟获还在诸葛亮的手里生死未卜。
这是一个人的生死未卜,但对诸葛亮来说却是收放自如。
在收与放之间,诸葛亮需要层次,需要微妙起伏、欲擒故纵。
所以他对孟获当头棒喝:先帝待你不薄,你为什么要造反?
孟获:造反有理。
诸葛亮:造反成功了才有理,可你败了。
孟获:失败是成功的妈妈。
诸葛亮:不是每一个妈妈都有后代的。
孟获:既是妈妈,必有后代。
诸葛亮:口才不错,但是,真能成功吗?
孟获:只要给我机会。
诸葛亮:有些人的一生总在机会和机会当中度过。
他们一生充满机会,却从未成功。
孟获:我不是这样的人。
诸葛亮:你是谁?
孟获:孟获。
诸葛亮:俘获的获?
孟获:收获的获。
诸葛亮:很好,我们从头再来。
诸葛亮就此放了孟获,从而开始了七擒七纵的游戏历程。
这是两个人之间的心理较量,表面上的输赢已经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对被放者心路历程细致入微的洞察和影响。
孤独者却是孟获。
不错,他是回来了,重获自由。
但是真的自由了吗?没有。
身边已无人跟随。
那些曾经的追随者都被诸葛亮分化瓦解了。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