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广陵柳如线 使君剑如冰-《亭长小武》

第十四章 广陵柳如线 使君剑如冰(第1页)

广陵国又是一片暮春气候,杨花似雪,柳长似线。

早在得到大汉绣衣使者将巡视广陵国的邮传文书之后,整个广陵县就非常紧张,广陵相来士梁、内史向夷吾马上命令,征发广陵县的大男子、大女子,二十三岁以上,五十六岁以下,全部出动,整修驿置沿途的道路,自进入广陵国境起,通往广陵县的驰道,就被官府征发的黔首们夯修得整整齐齐。

这对于濒临江水的广陵国来讲,实在颇不容易。

正是雨水繁多的季节,道路一向泥泞。

但是,一旦修整的道路被雨水冲坏,县廷的掾吏又会征发黔首及时重修。

他们不知道即将到来的绣衣使者是什么脾气,如果他惯于作威作福,而因为道路不平被颠疼了屁股,那一定会大发脾气,很多人性命就有可能不保。

毕竟他是天子派下来的,手提"

见之如见皇帝"

的金斧,谁敢不敬。

当朝皇帝前几年就因为驰道不整,而斩了著名酷吏义纵的头。

这使者虽没有皇帝那般威风,但试问自己这帮百石小吏,又有当年威震三辅的中二千石大吏义纵的脑袋那么值钱么?

小武等人一个驿置一个驿置地前进,不多的时日,已经离广陵县邑很近了。

他命令在一个亭舍前停下车马,这可能是进入广陵城的最后一个驿置了。

他只让一个随从跟着进院子。

这是他一路的习惯,虽然离开彭城时,带了如候、管材智等几个人一起随行。

但朝廷发布的大司农文书,上面传告各地驿置,只供给离开长安时出发的数十人饭食。

其他随从各地亭舍是没有义务提供饭食的。

即便他们想巴结这位使君大人,也不敢假公济私,因为亭舍驿置的柴米肉菜都是县廷提供的,每笔花费都得上报。

县廷还要将上报再次核对,奏上太守府审查。

除非他们用私人的钱物购买饭食,供给使者。

但是多数亭长都不富裕,这项花费对于他们自己颇为艰难。

这些小武当然知道,他非常自觉,每经过一个驿置亭舍,都让随从们远离亭舍等候,不让亭长因无法招待而感觉尴尬。

幸好这次出来,皇帝赐金不少,加上自己的俸禄,沿途购置食物载于后车,一路倒也并无困乏。

他们走进院子,只见桓表上写着"

荠麦亭"

三个墨色的隶体大字,这个亭舍比前面的要宽阔,有七、八个房间的样子,正对院门的一面墙,用蜃灰刷得雪白,上面是醒目的一排墨笔大书,和前面经过的驿置毫无例外:

征和二年四月丙寅朔壬辰,广陵国相士梁、丞禹、内史夷吾告广陵国各驿置亭舍,写移书到,各缮治桥梁、道路,谨过军书、邮书,吏常居亭署,毋令有谴。

毋忽,如律令。

这样严谨地发布文书,告诫各驿置亭舍修治道路桥梁,自然是怕大汉使者巡视不满意而发怒。

小武在这个亭舍的院子里踱了几步,又是一番感慨万千。

他可是在这样的职位上干了好多年的,很容易触景生情,就像那次逃亡到肥牛亭,竟潸然涕下一样。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