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情况下,各路宋军开始主动出击。
以艰险,以危难,首推王韶主攻的河湟之战。
进入深冬十一月,一个好消息传来,大家还记得上次被王韶痛打的那位叫瞎药的吐蕃大将吧。
他主动投降了。
和俞龙珂一样,有了宋朝的官和宋朝的名字,“包”
成了一个非常时尚的姓,他叫包约。
转过年来,西北苦寒,还在二三月间,王韶主动出击,目标是河州城的木征。
最初的战略是层层突进,第一战,攻击河州路上的必经城——香子城。
香子城一战陷落,王韶没有停顿,直接杀向河州。
这是河湟吐蕃部现存的两大首领之一木征的根据地,按说以当年唃斯罗的威风,就算30年后实力等而下之,以王韶孤军深入,也必须得接近李元昊的程度,才有把握战胜。
可让人惊讶的是,王韶居然一战击败木征,连城都顺势夺了过来。
这是怎么搞的?真是吐蕃人退化了,给唃斯罗丢脸了吗?
不见得,这其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让宋军的实力空前暴涨,与之前的军队无法比较。
第一,武器的精良。
有宋一代,一直都有几样神奇的武器,是当时汉人所独有,在后世如元、明、清三代也没法仿制出来。
就在这时,它们出现在宋军的制式装备里。
第一,斩马刀。
这种刀由皇宫内臣领工制造,做出样刀交给神宗,由神宗向边臣传样。
它刃长三尽,柄长一尺,刀头有大环,精钢雪亮,无坚不摧。
这段时间里造出了数万把,装备给边防部队;
要说明的是,斩马刀虽强,并不算宋朝独有。
第二种,才是宋人智慧的结晶。
它叫神臂弓。
神臂弓,一直存在着争议。
由于它的功效过于强大,工艺又超级复杂,在当时宋军部队里就有严令,无论是追敌还是退兵,就算情况再危险,也必须要带着神臂弓退。
实在来不及,也必须砸毁。
绝对不让敌人知道它的原貌。
这就是它的奇妙点所在,一但把它拆毁,就算原件都在,也没法组装得起。
这在后来清代的大才子纪晓岚的笔记中可以得到证实。
神臂弓最后的制作图本在《永乐大典》里,可是有图、有尺寸数字,纪大才子仍然没法复制它。
于是就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
神臂弓只是一个传说,它并不存在,或者被夸大了。
但又怎么解释后来金军、元兵在神臂弓下的狼狈呢?号称善射的游牧民族,在它面前死伤累累,在两军对射中一败涂地!
好了,现在就介绍下它的出处和基本性能数字。
按照各方面史书记载,它是在熙宁元年时,由一个归降宋朝的西夏羌族首领李定研制出来,献给了神宗皇帝。
再由内侍入内副都知张若水、西上阁门使李评加以改良制成。
弓身三尺二寸,弦长二尺五寸,箭木羽总长加在一起只有数寸,1宋寸为3.12cm,按6~8寸计算,就是19~25cm。
射程在340余步,合现代520米。
520米之后的威力是“入榆木半笴”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