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过后,当地的工商业逐渐发展,阳曲县的人口也日益增多。
至嘉祐四年,朝廷便又将阳曲县恢复了太原府旧称,这就是张孝纯、王禀现在要据守的这座太原城。
这座劫后重生的太原城,无论从辖区面积,还是从城防设施和物资储备等各个方面,都与往昔那座城坚楼固兵精粮足的雄伟古城不可同日而语了。
因此当时宗翰对于一举拿下这座毫不起眼的城池,并不觉着是个问题。
战斗在金西路军围住太原城的第二天,也就是十二月二十九日上午打响。
金军分成数路,从不同方向同时发起了攻击。
霎时间太原城下尘土蔽日杀声震天,潮水般涌来的金兵,铺设板桥越过护城河,搭起云梯便争先恐后地向城墙上奋勇攀登。
金军的战场纪律相当严酷,不仅对临阵畏缩者立斩,而且还定有“同命队法”
,即如果伍长战死,其属下士兵皆斩;什长战死,则其属下伍长皆斩。
金军的战斗力极强,与他们的这种酷令有密切关系。
既然进退都是死,何不舍命往前冲。
因此只要是一上战场,金军将士个顶个全是拼命三郎。
宋军与金军交战,往往就是面对着敌人这种有进无退视死如归的气势,在精神上先自垮了下来。
金军在屡战屡胜的过程中,也看透了宋军的这个弱点。
所以两军交锋先摆出一副勇不可挡的吓人架势,便成了他们屡试不爽的一个制胜法宝。
这个法宝这回在太原这地方有点失灵。
由于张孝纯、王禀做了充分的战前动员,比较周到地配备了防卫力量,除张孝纯坐镇知府衙门居中调度外,副都总管王禀、通判方笈、转运使韩揆等文武官员都分头登上了城楼,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因此太原守军的军心十分稳固,没有出现一见金军饿虎扑食似的杀来便被唬得魂飞魄散的情况。
他们沉着地等到金兵临近,突然万箭齐发,顷刻间便将冲在前面的金兵射倒了一大片。
后面的金兵似乎丝毫没看到死神的威胁,一个个踏着阵亡者的尸体前仆后继,攻势不减。
大批金兵就像蚂蚁一般,密匝匝地抓住云梯就向城上攀缘。
这时宋军便不再放箭。
待金兵们爬至半空,他们突然将大量的石块、石灰水、辣椒汁甚至滚烫的油汁倾下,城墙下顿时就此起彼伏地响起了一阵阵鬼哭狼嚎声。
如此苦战一日,除了在城外丢下了上千条尸体外,金军未占到半点便宜。
次日再战,金军动用了洞子车鹅形车等多种攻城器械,战果却亦如昨日。
二十一日晨,骄横的宗翰亲至前沿指挥,撤下了由奚人、契丹人、渤海人等组成的杂牌军,抽调上来一支纯粹由金人组成的精锐部队,集中一点猛攻,将太原城防撕开了一个缺口。
当时王禀正在附近的一座城橹上督战,闻报金兵攻上了城头,急带其子王荀和亲兵队赶过去,与爬上城来的金兵展开了肉搏。
拼杀中王禀、王荀皆身背数创而坚持不下火线。
王禀挥舞长剑左冲右突,力斩金军百夫长五十夫长各一名。
张孝纯闻知战况,亦亲率一支预备队前往增援,令守城部队士气大振。
一场血战之后,攻上城头的金军半个猛安兵将全数被歼。
后续的金兵再战乏力,只得权且罢攻。
连日攻城三战三负,还损失了数千士兵及数十名中下级军官,一向自诩天下无敌的宗翰才不得不承认,他在这里确实是碰上了非同一般的对手。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