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头再说方承道。
方承道就擒的时间,是赵榛被成功解救出来之后。
遵照宗泽的布置,在此前的一段时间里,步达昌依据线人的情报,指挥捕快突击搜查了方承道在城里的三个居所,从中起获了大量的谋反罪证。
其中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了方承道欲在起事得手后,拥立现居汴京的某位后周宗室的后裔为王,以便名正言顺地招纳雄杰号令诸侯。
那个后周宗室后裔与其是否同谋,抑或这事只是方承道的一厢情愿,一时分辨不清。
由于当夜事急,容不得来回请示,步达昌在与协同行动的禁军将领商议后,乃果断地决定,先将那后周宗室后裔拿下再说。
于是当下他们便兵分两路,一路由步达昌率领府衙的捕快去拘拿那后周宗室的后裔,一路由禁军负责去抓捕方承道。
当然,方承道当夜的行踪,早已处于官方的监控之中了。
当时,方承道在聚英楼的单间里自斟自饮了很长时间。
他有个独处静思的习惯,每逢需要考虑大事时更是这样。
方世贵熟悉他的秉性,陪他上楼并唤人送上了酒菜之后,便退了出去。
方承道并不善饮,今夜在这里却是喝了不少。
盖因今夜他的心情,与往常是大不相同。
今夜是他的人生旅途中的一道分水岭。
今夜这一搏,倘若一举成功,可望宏图大展;而倘若功亏一篑,即便他能够大难不死,恐怕从此也只能亡命天涯,没有东山再起之机了。
面临这样一种非常时刻,方承道虽然表面上还保持着一如既往的沉着,内心里却是不可避免地充满了忐忑,于是那一杯接一杯的酒水,便成了帮助他稳定心绪的良剂。
不过总的来说,他相信他的谋划和部署是非常周密的,他认为此番行动成功的把握应在八成以上。
所以尽管此时他的心情难免紧张,但对于预期的结果,却并无过多的顾虑。
因而,在等待各路人马行动进展消息的过程中,在他的脑海里思考的,除了行动的成败,主要还是事成之后将要面临的问题。
如果说,此前那些问题还显得比较遥远,那么眼下,是到了应当认真考虑它们的时候了。
夺权难,掌权更难。
紧接着今夜暴动的成功,很快便会有许多问题接踵而至。
比如往近处想,有对各路武装的整编问题,有对各个山头利益的分配问题,有对各路杆子头领的座次安排问题,有对城区秩序的维持问题,有对京畿经济的维护发展问题,等等。
往远处想,则有如何确立执政纲领、如何争取天下归心、如何处理对金关系,如何在群雄逐鹿中立稳脚跟并且逐渐壮大力量等一系列事关百年大计的问题。
这些问题若不能妥善解决,今夜的成功便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转瞬即成过眼烟云。
由此来看,方承道不能不承认,赵宋王朝昔日能够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并且能够延续一百六十余年,应当算是很不简单的。
想到这些千头万绪的问题,他忽然在心里打了一个问号:你方承道究竟有几斤几两,可堪当此再造乾坤的重任?然则他马上又自己摇了摇头。
事到如今,他还有回头路吗?不管他有没有那种托天神通,现在他只能是一条路走到黑,一竿子插到底了。
咀嚼着摆在眼前的这一大堆问题,方承道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宗泽。
他非常渴望能有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智者,与他切磋大计,为他指点迷津。
但是这种人很难找。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