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皇太极继位 充满谜团的权力转移-《帝国政界往事:大清是如何拿下天下的》

第六章 皇太极继位 充满谜团的权力转移(第1页)

大明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死后不久,岳托和他的三弟萨哈廉,一起来到他们的父亲大贝勒代善府邸,谈起了努尔哈赤死后的政治形势。

他们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汗王之位不宜久虚,应该早定大计。

这两位年轻人对父亲说:四贝勒皇太极才德冠世,深受老汗王努尔哈赤器重,大家对他也都心悦诚服,应该由他速继大位。

代善同意他们的看法,然后,亲自出面去和其他几位大贝勒沟通。

史料中,找不到任何人对此发出不同声音的记载。

第二天,后金汗国所有位高权重人士一起联袂推举,由此,汗王权位在一片安详平和中顺利转移到了皇太极身上。

(王先谦《东华录》,天命十一年八月;《清史稿》太宗本纪一等)

岳托是镶红旗旗主,代善是正红旗旗主,萨哈廉则是议政贝勒。

当时,皇太极只是镶白旗旗主。

论起实力,代善和岳托父子三人的力量显然比皇太极大。

他们没有凭借实力争夺权位,却联合其他人,一起推举了皇太极。

他们可能谁都没有意识到,在不经意之间,他们已经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一个极为辉煌的纪录。

一个游牧渔猎部族国家,在众人的和平推举下,产生了一位最为优秀而称职的领袖,成为到那时为止,中国历史上最成功、最了不起的一次权力转移。

他们的名字理应载入丹青史册。

后来,这件本来明明白白的事情,愣被涂抹得乌七八糟、七扭八歪。

一部好经被歪嘴和尚念得不是个东西,在皇太极继位的话题上,表现得特别充分而又典型。

后金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对于后金政权来说,这一年,开年就不好。

正月里,老汗王努尔哈赤亲自领兵西进,结果在小小的宁远城下伤亡惨重。

有传说,连老汗王本人都受了炮伤。

他本来就是一个脾气暴烈的老人,如今更加乖戾。

这个横绝一世的人,变得有点儿像祥林嫂,时不时就要回忆自己一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光荣历史,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怎么就会败在宁远城下,有时,又会叹息自己身心倦怠,打不起精神,要不然就不停地咄咄自恨,觉得事事好像都无法顺心如意,仿佛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放心的。

(《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八月十一日下午两点左右,惶惶不可终日的人们,终于等来了努尔哈赤的死讯。

在一片愁云惨雾中,王公贝勒们从四十里地以外的叆鸡堡,把老汗王的遗体抬回了沈阳城里的汗王宫。

第二天,早晨七点钟前后,传出另外一个消息,和硕贝勒们转达努尔哈赤遗命,让大妃为老汗王殉葬。

大妃阿巴亥很受努尔哈赤宠爱,是努尔哈赤众多妻妾之中的首席夫人。

六年前,阿巴亥曾经受到了努尔哈赤下令离弃的严厉惩罚,后来,努尔哈赤又把她接回汗王宫,直到死后让她陪伴自己于地下。

大妃认为,努尔哈赤去世前五天,自己一直随侍在旁,大汗并没有流露过让自己殉葬的意思。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