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纪献唐,却实实的是个有来处的人;只可惜他昧了天理人情,坏了儿女心肠,送了英雄性命,弄到没去处去。
这其中还包括着一个出奇的奇人,作出来的一桩出奇的奇事,并且还不是无根之谈,说起来,真个抵得一回评话。
只是这回评话的弯子,可绕远了些。
读者,且莫急急慌慌的要听那十三妹到底怎的个归着,待作者把纪献唐的始末原由描写出来,那十三妹的根儿、蒂儿、枝儿、叶儿,自然都明白了。
你道,这话从何说起?原来书中表的那经略七省,挂九头狮子铁印,秃头无字大将军纪献唐,他也是汉军人氏。
他的太翁纪延寿,内任侍郎,外任巡抚;后来因这纪献唐的累次军功,加衔尚书,晋赠太傅,人称他是纪太傅。
这纪太傅生了两个儿子,长叫纪望唐,次叫纪献唐。
纪献唐也生两个儿子,一叫纪成武,一叫纪成文。
那纪望唐自幼俗遵庭训,循分守理,奋志读书。
那纪献唐,当他太夫人生他这晚,忽然当院里起了一阵狂风,那风刮得走石飞砂,偃草拔木,连门窗户壁都撼得岌岌的摇动。
风过处,他太夫人正要分娩,恍惚中见一只吊睛白额黑虎钻进房来,太夫人吃了一惊,恰好这纪献唐离怀落地。
收生婆收裹起来,只听他哭得声音洪亮,且是相貌魁梧。
到了五六岁上,识字读书,聪明出众。
只是生成一个桀骜不驯的性子,顽劣异常;淘气起来,莫说平人说他劝他不听;有时父兄的教训,他也不甚在意。
年交七岁,纪太傅便送他到学房,随哥哥读书。
那先生是位老儒,见他一目十行,到口成诵,到十一二岁,便把经书念完,大是颖悟,便叫他随了哥哥,听着讲书。
只是他心地虽然灵通,性情却欠淳静,才略略有些知觉,便要搭驳先生,那先生往往就被他问得无话可讲。
一日,那先生开讲中庸,开卷便是"天命之谓性"一章。
先生见了那没头没脑劈空而来的五个大字,正不知从那里开口,才入得进这"中庸"两个字去。
只得先看了一遍高头讲章,照着那讲章往下敷衍半日,才得讲完。
他便问道:"先生讲的'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这句话,我懂了。
下面'于是人物之生,因各得其所赋之理,以为五常健顺之德',难道那物也晓得五常仁义礼智信不成?"先生瞪着眼睛,问他道:"物怎么不晓得五常!
那羊跪乳,乌反哺,岂不是仁?獬触邪,莺求友,岂不是义?獭知祭,雁成行,岂不是礼?狐听冰,鹊营巢,岂不是智?犬守夜,鸡司晨,岂不是信?怎的说物不晓得五常!
"先生这句话,本也误于朱注,讲得有些牵强。
他便说道:"照先生这等讲起来,那下文的'人物各得其性之自然',直说到'则谓之教,礼乐刑政之屑是也',难道那禽兽也晓得礼乐刑政不成?"一句话,把先生问急了,说道:"依注讲解,只管胡缠。
人为万物之灵,人与物一而二,二而一者也。
有什么误?"献唐听了哈哈大笑说:"照这等讲起来,先生也是个人,假如我如今不叫你人,叫你个老物儿,你答应不答应?"先生登时大怒,气得浑身乱抖,大声喊道:'岂有此理!
将人比畜,放肆!
放肆!
我要打了。
"拿起戒尺来,才要拉他的手,早被他一把夺过来,扔在当地,说道:"什么!
你敢打二爷!
二爷可是你打得的?照你这样的先生,叫作通称,本是教书匠,到处都能雇得来。
打不成我,先教你吃我一脚吧!
"照着先生的腿洼子,就是一脚,把先生踢了个大仰爬,便就倒在当地。
纪望唐见了,赶紧搀起先生来,一面喝禁兄弟不得无礼。
只是他那里肯受教,还在那里顶撞先生。
先生道:"反了!
反了!
要辞馆了。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