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永嘉身前身后事-《殿下骑着竹马来》

第九十七章 永嘉身前身后事(第3页)

季涟听了这话颇为不满,道:“这怎么能说是朕逼的呢?只不过他们兄弟也都这般年纪了,一家人都在外面征战,家里没个人照料,倒让人笑话朕不顾臣下死活呢。”

玦儿掩口笑道:“所以才说你呢,哪有男儿行了冠礼还不想娶亲的呢,总是娶不到合心意的人,又或者是合心意的人娶不到……”

,季涟一听这话,想起自己当年无奈成亲的旧事,点头道:“难道葵心你已有中意之人,家中父母不喜欢?”

符葵心听了这话,除了陪着笑之外,恨不得用眼神杀死玦儿,玦儿却在一旁向季涟道:“先前倒是听干娘抱怨过,好像是有这么回事的,不过现下要替二公子保密,不如陛下便把这事交给臣妾来办吧,包管陛下和二公子都满意就是。”

季涟看着符葵心阴晴不定的脸色,又看看玦儿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只好道:“好吧好吧,反正一种事本来就该你来打理的。”

他估摸着玦儿过来就是要问问孙隐闵的近况,于是不再多说,只是着兵部的主事将自己先前的意思一一记录下来,送回长安交予凤台阁审议。

严治看着季涟的神色,似乎还要和符葵心深谈,识趣的先告了退,待他一走,玦儿便急忙问道:“大兄在平城,可知隐闵最近如何?”

孙隐闵自永昭五年四月被季涟花心思激将之后,五月间便真的投了兵,他刻意隐瞒了身份,且洛阳本地知晓他身份的人甚少,于是顺利的被遣往平城府,然后就一封信也没有回来过。

玦儿担心他的安危,季涟只好让符葵心每月报信过来,符葵心每月也只是寥寥数语,交代他身体安康,并没有闹事就完了。

九月时符葵心带大军出征,玦儿焦急万分,生怕弟弟有个三长两短,好在符葵心的信马上就送到了,说是孙隐闵所在的军伍只负责后方粮草供应,玦儿这才放心。

符葵心叹了一口气,笑道:“这话说起来可就长了,微臣今日汇报了许久,方才又吃了娘娘送上来的糕点,现在真是口干舌燥的,这让微臣从哪儿说起呢。”

季涟白了他几眼,自从永昭四年他闹了那一场乌龙之后,符葵心见到他和玦儿便不像早年那样严肃,偶尔也开开玩笑起来。

现在看符葵心一样索要茶水,忙把玦儿一把拉到怀里,笑骂道:“茶壶和杯子都在旁边,要喝茶不会自己倒么,才有人服侍你用糕点,现在别指望还有人给你斟茶!”

符葵心讪笑两下,波儿上前斟了茶奉上,符葵心抿了两口,笑道:“隐闵虽年少,骨子里却是很有几分倔强,微臣到了平城府,借巡察军营之名去探他,他当时才跟着招募上来的新兵到平城,嫌路上的吃食不好,身上有银子都买不到好东西,很是忿恨。

到了平城,起先还安分,说要好好表现免得无颜回来见陛下和娘娘。

谁知没出一个月他就耐不住了,出去街上打了几次牙祭,还伙同才结识的兵友一起出去吃吃喝喝,被微臣发现了,关了他的禁闭,结果他毫无悔改之意。”

“如斯几次之后,微臣发现光责罚他,他自己一点都不以为意,本来想打他几十军棍来个下马威的,又怕把他打坏了娘娘心疼。”

玦儿听了叹道:“他在家也不是没被打过,有一两次爹也下了狠手,他在家里哼哼唧唧的养上个把月,最后心疼的又是爹娘,他才越发的有恃无恐”

,想了一想又道:“临走前明明吩咐了不让给他银子的,肯定是家里的马叔心疼他,怕他在外面吃了苦,才这样纵容他。”

符葵心笑笑,道:“这个微臣就不得而知了。

他身上有银子,又豪爽,没多久就在营里混得很开了,仗着微臣不敢对他下狠手,屡教不改的带着人出去胡闹。

后来微臣就不一样关他的禁闭了,他只要跟人出去玩乐,微臣就让大哥打那些跟他一起出去的新兵,打得皮开肉绽,血肉淋漓。”

玦儿闻得此言,微微讶异,旋即道:“还是大兄有法子,早知他是一个样子的,在家里就该整治了他。”

符葵心拈了一枚小糕,边吃边得意笑道:“他见微臣拿那些和他称兄道弟的人下手,这才慌了,来找微臣求情,微臣自是不允他了。

一样折腾了两回,也没人敢跟他出去了,他也知道微臣不是吓他,这才老实起来,也不计较饭菜差,也不抱怨操练苦。”

“那……往后呢,前些时日你举兵围歼突厥王庭,他——没闹着要去么?”

符葵心脸皮抖了两抖,笑道:“当然闹了,他安分了一年多,好不容易逮到机会,以为可以大展身手,偷偷的跑来找微臣,要微臣带他当先锋。”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他才几斤几两,就敢说一样的瞎话!”

玦儿虽知后来符葵心并没有带孙隐闵出去仍心中着恼。

季涟在一旁却是悠闲,接了茶来喂玦儿,笑道:“生什么气呢,也就葵心治得住他,不知这次又用了什么法?”

符葵心得意的笑笑,道:“也没什么,微臣跟他说,照他这个样子,别说先锋,连出征都不会上他上场。

他什么时候能在微臣手下走过二十招,什么时候让他随军做候补;能走过五十招,才让他上阵——结果他十招都没扛住,只好老老实实的留在平城清点粮草。”

玦儿这才放了下心,她虽不太懂这些舞刀弄枪的把式,对符葵心的武艺倒是有信心的,季涟的亲随侍卫都是苦练了十几年的,能接过百招的也没有几个,更别提孙隐闵这样的花拳绣腿了。

符葵心又同她讲了几样孙隐闵在平城府日常的事,说孙隐闵心思敏捷,若能好好锤炼锤炼,将来必成大器云云,到傍晚时分,才告了辞。

永昭七年春,季涟和玦儿携二位皇子回长安,主持三年一度的春闱殿试。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