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龙腾虎跃 栖霞争雄-《狱王传奇》

第十九章 龙腾虎跃 栖霞争雄(第1页)

告别了戚继光,翰儿独自一人上了路,骑在自己那匹白马上翰儿的心中仍然回想着戚继光那铮铮誓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两句话将戚继光那远大的理想和胸襟以及为国为民的无私情怀表露无遗,感慨万千的翰儿也不禁对戚继光这种以国为先、以民族大义为先的胸襟感到万分钦佩。

半个月后青衣白马的翰儿已经来到了大明朝的陪都南京,南京,古称金陵,乃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都所在,位于长江下游,地跨南北两岸,境内山环水绕,以山、水、城、林为一体的景观著称,虽然在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南京失去了做为一国之都的作用,但是南京还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一路行来翰儿真是大开眼界,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京城所看不到的,这一切不由让翰儿游兴大增,随便找了个客栈住下后便出门而去。

翰儿此行的目的地是太平门外有几十里远的栖霞山,早在京城就听人说过这栖霞山乃是金陵第一名秀之山,所以翰儿到了南京第一时间就去了栖霞山。

栖霞山古称摄山,山有三峰、东峰如龙称龙山;西峰似虎称虎山;主峰三茅宫又称凤翔峰、峰高千尺。

山西侧称枫岭,到处是成片的枫树,每到深秋,满山红叶随风摇曳,景色十分迷人。

另外栖霞山古迹名胜很多,奇岩怪石不少,因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洞天福地。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

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色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

,十分罕见。

此外还有“青锋剑”

、“天开岩”

、“一线天”

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不愧为金陵第一名秀之山之称。

而栖霞寺也位于这金陵第一名秀的栖霞山上,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永明七年(也就是公元四**年),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四十余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名寺。

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行不远,有一座舍利塔,该塔用白石砌成,五层八面,高约六丈。

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态生动传神。

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磐。

千佛岩在舍利塔东边,依山而建,共有佛龛二百九十四个,佛像五百一十五尊。

大部分佛龛中有一尊主佛,两旁是其弟子或菩萨。

其中最大的一尊是无量寿佛,连底座高达三丈有六。

佛像有坐有立,姿态各异,造型精美。

传说南朝名士明僧绍在摄山西峰石壁凿刻无量寿佛和观音、势至二菩萨。

无量寿佛端坐佛阁中,坐身三丈五尺二寸,连座基高四丈,观音、势至二菩萨分侍左右,高三丈三尺,三大佛衣褶作风,自有一番威严,自明仲璋凿三大佛像后相传梁大同六年,佛龛顶上放射出佛光,消息传出,当时信佛的王公贵族,纷纷出资在此山兴工凿石为佛。

依岩之高下,就势而凿,上下分五级,大佛数丈,小佛仅尺许。

或二三尊为一龛,或四五尊为一龛,号千佛,故名千佛岩。

到了本朝一些贵族士大夫也相继凿佛,逐成千佛之说。

此时的翰儿正站在这千佛岩下,看着眼前大大小小的各个佛像的各种姿势,翰儿不由沉浸在一片神圣庄严的气氛中,慢慢的翰儿的心神逐渐的进入了空明之境。

这是自翰儿在习练“天地之源”

心法之时习得如来手印后已经很久没有发生过的事情了。

这一次不由令翰儿获益良多,看着众多佛像或合十并掌,或双手结印千姿百态佛意昂然,使得翰儿对于如来手印的理解又加深了许多。

正当翰儿心神清朗,无欲无求之际,不远处的林间飞身而出一条人影,衣袖飘风声顿时将翰儿的空灵之境打乱惊醒了翰儿。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