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肖连看着忙碌的人群。
“这是最近来的难民。”
老宋解释道。
“又有难民?现在有多少了。”
吴启荣惊讶。
“上个月十四户难民,这个月五户,两对年轻夫妻还有两对老人,一个单身汉,孩子是五个男孩六个女孩。
剩下要不是你们每个月都有赚钱,就这多口子吃也要把我给吃穷了。”
老宋解释。
“这么多人,你最好登记清楚。”
吴启荣担心鱼龙混杂的。
“这个不是问题,王小哥和还有几个孩子把这事情办的相当不错,还搞出来类似保甲制度,互相担保,按了手印。”
老宋倒是不担心这个。
“孩子们学的不错嘛。
杨项东还担心了,看来多余了。”
吴启荣表示很满意。
“让他把心烂在肚子里吧,好歹我也是高中文凭。”
老宋给自己打抱不平,“不过说实在的,没了项东我还真有点吃不消。
他的精力旺盛,我这两个月都觉得想好好休息一下。”
这话让老宋有些露怯。
“这房子你可得多修,一户一间房子你也得十九个,好家伙这财神爷就是吃下去饭拉出来的是金子,他的消化系统也跟不上你这么花。”
吴启荣有些担心。
“只要材料可以供应上,秋收前我们完全可以把住房和畜厂修建完成,如果不来难民的话。”
老宋也是有些挠头。
“哎!
凡事要往好处想,最起码现在工人不缺了么,孩子们可以多出来很多时间学习了。”
吴启荣也不想老宋烦恼,“就说吴肖连和大壮两个人就常念叨着要来这里上课,要不是事情太重说不得每天来回一趟也愿意。”
“嗯,我也没想到,这些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这么强烈,原计划明年开始的课程,今年我估计就得开始了,常用的500多字和300多成语谢谢孩子们都学的差不多了,那些年龄比较小的也能学会一小半了,我觉得最好还是分成大小班,分开教育,不至于拖累整个学习过程。
而且等房子修建的差不多了,还是要把难民里的孩子们安排学习,那时候这些学得快的当老师。”
老宋说的意见和杨项东的想法差不多。
蓬莱水城一艘福船靠岸,小伙计踏着木板下船急匆匆的去找力行准备卸货。
码头内两个牙行正在对着几个卸货的苦力大骂,突然听到身后小伙计的声音,两人转头一看,原来是福禄商行的货船到岸了,两个牙行的人一脸笑容的表示自己拿上联系脚行,一边让让小伙计稍安勿躁,一边通知脚行。
“四饼。”
一间屋内传来麻将呼啦啦的声音,一个四方桌边围了一群男子,看着四人搓麻将,为首一人一身短衣露着胸口护心毛,看样子有200斤不过他的个头很大有185的样子,下手一人一张圆脸很是普通,不过身穿长衣唯一印象深刻便是眼睛不大,却明亮的很,他的对面是精瘦男子,所谓貌由心生,眼镜滴溜溜的乱转,看上去就如同地痞无赖,试试也是如此。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