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除了要交的任务粮,剩下的就分到了各家各户。
这是一家人将近大半年的口粮。
除了夏收后分到的一些小麦,就是秋收的一些大豆高粱棉花之类的,每年分到的粮食大部分都是红薯。
因为安然家没有壮劳力干重活。
一般像这种把村里分的粮食挑回家的重体力活。
村子里的亲朋好友,本家爷们,都会来帮忙。
就像现在,村里的人帮着安然家,把分到的红薯挑回来,倒了满满的一院子。
安然家除了爷爷,爸爸,二叔是商品粮户口,剩下的都是农村户口。
虽然人不少,但是能干活的也就是安然妈妈了。
二婶要去教书,奶奶要忙着工作,时不时的还要去乡里开会。
也就是初中刚毕业不久的五叔能帮帮忙。
但五叔比较滑头很会偷懒,所以也帮不上多少忙。
何况今年九月五叔也到部队当兵去了。
更帮不上忙了。
一般碰到这种情况,东边大爷家的大伯都会来帮忙。
大爷爷家的大伯帮着修整了一下红薯地窖,又把晾晒好了的红薯装进地窖里。
过几天天冷了,把地窖封闭好,红薯就能保存很久都不会坏。
安然家里有需要男人才能干的重活,一般大爷家的大伯都会帮忙干。
哪怕自己家里的活还没干完,也要先帮着安然家干完。
为此还惹得大奶奶很不高兴,经常骂大伯。
大伯也不听她的,该给安然家干活还是继续干。
把大奶奶给气的不行。
后来有煤矿过来她们这里来招工,爷爷就想办法把大伯安排了进去。
虽然不是什么好工作,但也是国家的正式工人,从此脱离了农村繁重的劳作,吃上了商品粮。
让村里的人都羡慕不已。
大爷,大奶奶也高兴的合不拢嘴。
再也没有对大伯帮安然家干活说过什么了。
要不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呢?要不是大伯勤快能干,有眼色有心机。
顶住了家里的压力。
爷爷也不会费心给他安排工作。
毕竟他自己就有那么多的孩子需要照顾安排。
哪里顾得上大爷家的孩子。
付出不一定能得到回报,但不付出就肯定得不到回报。
这个道理安然早早就在社会上体会过了。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