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窗前,趴在窗上的三大妈不顾的被压麻的腿,一瘸一拐的走进卧室汇报“老头子,还真让你猜对了,秦淮茹空手回来的。”
“说了你还不信,非要自己找罪受。
你别看傻柱呜呜渣渣的,跟赵小子比差的远。
咬人的狗不叫。”
“那秦淮茹到底是想嫁给傻柱还是赵二虎。”
“切~~想什么呢,她谁也不会嫁。”
“不嫁?咱不说赵二虎。
就说傻柱,不嫁还会给他带饭盒么?没了饭盒贾家就真得饿死,那秦淮茹图什么。”
“如果秦淮茹有办法不嫁还能让傻柱一直带饭盒呢?”
三大妈。
。
。
。
。
。
京都是24号发粮票25号买下一个月口粮。
家家户户都得赶早排队,虽说一个院住着,可口粮标准还真是五花八门。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京都的口粮定额就一减再减,到现在已经缩减百分之三十以上。
成年男性一个月二十二斤,女性十八斤。
工厂职工一般都有额外的补助,轧钢厂一线工人是超重体力劳动每月37斤。
四合院的轧钢厂职工多集中在机床车间,属于轧钢厂的辅助工种,重体力劳动者每月31斤。
而作为高级技工的易忠海和刘海中还有额外八斤,五斤的面粉补助。
单从这方面说,易忠海的口粮是整个四合院最充裕的。
阎埠贵家现在是六口人,只有俩人工作,教师补助不多,每个月只有24斤口粮,阎解成作为轧钢厂的一级工也不过是31斤,没工作的三大妈和三个上学的孩子那就更少。
好在阎埠贵是数学老师,会算计,一部分粮票去换白薯,好年景的时候一斤能换5斤,现在荒年也能换3斤。
少吃一部分细粮,兑和大部分粗粮再加上两三成的白薯,还是能吃饱的,再偶尔钓钓鱼补充下营养,日子清苦紧吧,倒也也在积极面对。
与之相比贾家就太不是东西。
贾东旭的死跟轧钢厂无关,可是必要的慰问金还是有的。
贾东旭是四级工,厂子里按工伤死亡标准的一半给了六个月的半薪158块。
街道办按成年男性定额的一半发放粮食和副食定额,直到秦淮茹去上班为止。
秦淮茹和孩子有定额,贾东旭的定额的一半也有15斤半,京都还设定有零售机构,对于困难户或者贾张氏这种居住在城市的农村户口出售粮食,每次一斤五天一次。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