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价钱虽然不算便宜,倒也能接受,我都要了,你能不能帮我送回去?就在这附近,不会耽误你太久的。”
她不知道这些摄像机后面有多少人看着,但这是她难得的机会。
“可以,先秤菜吧。”
蒋年年点头,这菜能一下子卖完,她们也省下不少时间。
“豆角15斤2两,算15斤,番茄18斤,小白菜9斤1两,算9斤,一共42元。”
蒋年年知道这价格不算便宜,因此零头将零头也抹掉了。
阿姨也爽快,没有再讲价,直接付钱了。
“苗苗你们在集上逛逛吧,一会我去送菜,很快就回来。”
蒋年年不打算带着他们一块去,反正来的摄像机也够,有一个跟着她就行。
于是蒋年年开着电动三轮,带着阿姨和摄像师一起来到了一个破破烂烂的小学。
“这是我们的学校,让你们见笑了,我是这里的老师,我姓吴,也负责给孩子们做午饭。”
吴老师下了车,笑着说道:“我们这儿穷人多,留守儿童也多,住的散,路不好,又没有车,孩子们想念书,就得大老远的跑过来,为了节省学习时间,学校会管一顿午饭。”
蒋年年哪里还不明白吴老师的用意,她看了一眼摄像师。
“能麻烦您带我看看孩子们上课的地方吗?”
这是这所小学唯一一次被社会关注到的机会,蒋年年想帮帮她们。
“当然可以了。”
这正是吴老师的目的,孩子们太需要帮助了,这个学校太需要被看到了。
蒋年年跟随吴老师来到教室,斑驳的黑板,破旧的课桌及木凳,这所学校仿佛在时间的洪流中停滞,仍停在上个世纪中。
“吴老师,冒昧的问一句,咱们学校考出来多少大学生?”
这不是一个礼貌的问题,蒋年年也不是来视察的领导,但她也知道这个答案很重要。
“几乎没有,他们不是不聪明,也不是不愿意上学,而是家里实在供不起,初中高中大学,那么多年,年年都要钱,没办法啊。”
吴老师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她们的学校条件也很有限。
“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让他们识几个字,出去打工不至于被人骗。”
蒋年年明白这种事不是凭一人之力就能改变的。
“你们已经很伟大了。”
如果没有吴老师这样的人,这里的孩子可能连认字的机会也没有。
“相信将来会有好事发生的。”
蒋年年虽然有心想要帮忙,但她如今是个穷鬼。
或许等她和温崇然离婚以后,可以拿出一部分钱来帮她们重新盖一盖教学楼。
“那就借你吉言了,谢谢你今天送我回来,我就不耽误你的时间了。”
吴老师没有开口让蒋年年帮忙,她很体面,也很懂分寸。
哪怕她知道,只要她开了口,不管愿不愿意,蒋年年都得表示一下。
“吴老师,再见。”
蒋年年郑重和她告别,她希望她们能再见,那时她已经具备同情和帮助别人的能力。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