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喻宣在空无一人的教室写作业,环境相当清闲,甚至容得她懒散地用汉字写每个问题的答句,具体到一笔一划。
门铃响了,是变速版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到“你我永不忘”
时即停,这门铃很是自动地能检测到门开或关。
上奥数是她妈被学校老师鼓动后的决定。
当时姜英珵大概是心情好,开车送姜喻宣到学校。
校门口数学老师兼班主任正监督着一群小孩执勤,见了学生家长就想着聊了两句。
姜英珵自然不想理,那老师眼睛都粘她车标上了,什么心思她是一眼看穿。
不过也没完全套近乎,那老师还是汇报了几句有用的,譬如姜喻宣很聪明诸如此类,又问她有没有给孩子报奥数课,要是不报到时候聪明也不管用。
见那老师紧接着就要抛出关系了,她立刻扬长而去,当天就跟好友联系了团课的事。
好友跟她几乎算一起长大的,关系非常亲密;她儿子跟姜喻宣一届,很巧也上的同一所小学。
但不似他们的母亲,两个同龄人关系不好得那是水火不容,见面就容易打架。
要和他一起上课姜喻宣还觉得挺抗拒的,只是她向来懒得拒绝,况且面对自己那个妈也没有拒绝的份,只好听妈妈的话。
——要说姜英珵有多强势,到底也称不上。
只是她们之间明明共用一半血液,关系却疏远得像硬凑出来的家庭。
都拜姜家所赐。
大概是两千年那会儿,姜英珵的父亲去世了。
姜家因此失去了主心骨,姜母掌舵,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小女儿许配给商业伙伴的儿子。
姜英珵倒也不愠,皮笑肉不笑了一下就答应了——这一家人母女之间关系的浅淡着实一脉相承。
不错,这场孩子间的婚姻的确稳住了姜家的船,给了他们接着在商海上行驶的资格,因此不出两年,两个孩子便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离婚的请求。
巧也不巧,紧接着姜英珵就查出来怀有身孕。
两家都想把离婚一事延一延,看看那孩子是男是女,再想该怎么处置。
然后姜喻宣就出生了,男方家长是相当干脆地把离婚的所有后续内容包揽了,而小女孩由姜英珵带走,冠她的姓。
本就是不咸不淡的一场闹剧,结束了就不必再回想。
姜喻宣的存在不过是个入场券的票根,证明有那档子事发生过;姜英珵向来也不想当她是女儿、尽母亲之责,给吃给穿,活着就行。
至于报名什么奥数,又花不了几个钱,都无伤大雅,无伤大雅。
机构前台说,现在很多大学都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让他们出来当老师之类的,这机构就是专门用来集聚这些老师的。
前面推荐了很多别的学科的课程,姜英珵没怎么在意,最后语调不见波澜问:“教我女儿的都是些什么水平的?”
前台像老奴回小姐话一样:“教您女儿的那位是整个这里数学最好的,高考数学一百四十多?”
她只在乎花钱值不值,闻言就放下心来,接下来不再管女儿死活了。
落下最后一个句号,姜喻宣的脑海中突然没由来地浮现出《命运交响曲》的旋律。
这机构的带头人领着一个很年轻的男人进来,打乱了已经和她融为一体的、本来流动得很稳定的空气,说就是这间教室,还有一个孩子马上就到。
她没注意他们聊什么,不过片刻后那男人就站在了自己身边,眉眼带笑,看着她即使慢慢悠悠写也龙飞凤舞的字,她从这笑中什么也没读出来,遂淡出了这首曲子。
“你可以坐下。”
姜喻宣指着面对自己的那张桌子,淡淡道。
“暂时不用。”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