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注”
依草堂蔡本,编在上元二年。
此盖出郭后寄二尹者。
《唐书》:青城县,属蜀州,因山为名。
《全蜀统志》:青城废县,在灌县南四十里。
《元和郡县志》:青城县,垂拱二年改为蜀州。
开元十八年,仍为青城。
今按:《唐书》,青城乃蜀州之属邑。
据《元和志》,青城与蜀州,是一地而两名也。
杜诗既有青城,又有《寄高蜀州》诗,当如《唐书》之说。
“鹤注”
青城乃蜀州外邑,在成都之西。
《唐书》:京兆、河南等府,有少尹二人,掌贰府州之事。
时成都称南京,故置少尹。
老被樊笼役①,贫嗟出入劳。
客情投异县②,诗态忆吾曹。
东郭沧江合③,西山白雪高。
文章差底病④,回首兴滔滔⑤。
(首联,往青城之故。
异县,指青城。
吾曹,指二尹。
五六,申投异县。
七八,申忆吾曹。
鸟在樊笼,不能奋飞,叹己之羁旅跼蹐也。
樊笼与出入相关。
别本作妻孥笑,语稍直率。
下截大意,言江出跋涉如此,则文章何救于贫乎。
惟回首故人,诗兴犹觉滔滔耳。
“赵次公注”
差,病除也。
言虽有文章,差得何病乎,正与章首相应。
“朱注云”
差是差错之差,病如声病之病,言文章之不利,差在何病乎。
回首二子,兴自滔滔,盖以侍道自信之词。
二说不同,今从赵注。
)
①陶潜诗:“久在樊笼里。”
②蔡邕诗:“他乡各异县。”
《晋书》:王衍曰:“吾曹虽不如古人。”
③《括地志》:李冰穿郫江,捡江来自西北,合于郡之东南,今有合江亭。
洙曰:蜀城之东,二水合流而南下,土人谓之合水、西山近接维松,上有积雪,经夏不销。
《寰宇志》:傍便山,在县西与青城山连接。
溪谷深邃,夏积冰雪。
④《世说》:殷曰:“我病自当差,正忧汝患耳。”
《匡谬正俗》:俗谓何物为底。
此本言何等物,其后遂省何,但直云等物耳。
底音丁儿反。
⑤《淮南子》:“日滔滔以自新。”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