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炎帝神农氏,乃少典君之子。
少典娶于固氏之女名安登,生二子:长曰有年,次即炎帝。
母感神龙而生帝于姜水宝鸡,因以为姓。
神农幼而灵异,长而齐圣渊懿,身长一丈九尺,牛首龙形,民闻其贤,咸来归附。
以火德王,故曰炎帝。
代优羲氏之后,益修厥德,建都陈城,迁都曲阜。
坐于朝,文武百官朝贺拜舞毕,炎帝曰:“朕蒙卿等推戴为君以摄天下,朕才德不足以王,凡有可为,不惜勤劳,自当勉而为之。”
众臣皆曰:“圣上继天立极,人民自安,无劳圣虑!”
帝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朕每自思:自三皇以来,继之伏羲之世,俱思及民,朕何敢尸位受禄!
今观人民,虽得匹配、居室,而饮食皆禽兽草木之实。
此等之物,只可暂饱,岂能久食?若久食此数物,只恐木实不尽,禽兽有尽。
食之一尽,则良无食不免饥饿而死矣。
朕甚忧之。
必得一久食止饥之物,卿等有何长策,明以教朕!”
众臣奏曰:“圣主洞明阴阳,幽察鬼神,必知此事,臣等愚昧,不能通达,须得圣主教之。”
帝曰:“诸臣且退,待朕再思而行之。”
诸臣退出不题。
却说炎帝原纳莽氏名听谖为妻,其天性大贤。
神农为帝,遂立听谖为后。
帝退朝,入后宫,闷闷不悦。
后问曰:“臣民推尊君主天下,此乃至极地位,今见夫君眉头不展,面带忧容,是为何也?”
帝曰:“贤卿有所不知:凡为君者,要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方为君职。
今民有忧色,朕为万乘之君,岂可独乐哉!”
后曰:“忧民何事?教妾知之。”
帝曰:“民有大忧,民今不知,朕知其忧,为之虑也。”
后曰:“君既先知,代其先备,则民无忧矣。”
帝曰:“然今天下之民饥食禽兽木实,朕虑日后食尽而民不免饥饿死矣。
思欲救之,未得良法,故此不悦。”
后曰:“今天下草木之实,民既采而食之,我主可亲临其地,有食而难化者,即收而种之。
若一年出一次或二次,命即收种而藏之,以为一年之计,岂不长久哉!”
帝闻此言,踊跃大喜曰:“贤卿之言,金石之论。”
帝寝不安寐,次日黎明早朝升殿,文武两班齐列,朝贺毕,帝曰:“昨者,朕思如何得民有长久之法,寻思一时无计,入见朕后,其见甚明。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