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回 身入谏台揭参降将 心存叵测谋刺贤臣-《诸公案》

第3回 身入谏台揭参降将 心存叵测谋刺贤臣(第2页)

到任以后,满指望可以搜括多金,不料毫无出息,自思身手不弱,借此知府官衔,做个幌子,暗中仍做旧日窃盗生涯。

如此一来,倒可两全其美,并且永无破露之日。

主意打定之后,随即进行,果然一帆风顺,非常利市,共计数十起。

外间之人,只道龙溪出了高手飞贼,却无人疑心到我。

不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前夜又出外行窃归来,忽被人一飞蝗石打破头额,以致败露。

事已如此,情甘服罪。

当下画供之后,定成死罪,仆妇及盗妾递解回籍,此案即行结束。

时属岁暮,春闱期近,林公即向张抚辞职,入京应试,中进士,派习国书,授翰林院编修。

其时公年方二十七岁,虽则职居清秘,对于行军布阵,悉心研究,六曹事例,及用人行政的得失,综核无遗。

一班忠正大臣如潘世恩、王鼎辈,皆称林公为将相才!

历江西、江南、云南等正主考,所收门生,如赖恩爵、李廷玉等,皆是智勇兼备。

至嘉庆廿五年,林公补授御史,对于察吏除奸,切实弹劾,不避权要,同寅称他为铁面御史。

那时东南海上有剧盗张保仔,横行闽、粤沿海各县,犯案不下数百起,粤省屡派大兵剿捕,无如张盗狡猾,忽在粤海劫商船,忽在闽边劫行旅,出没无常,累得官兵疲于奔命,劳师糜饷,日久无功。

不得已改剿为抚,许他悔罪投诚,张盗即串匪众投诚,初授游击职,归缉私统领节制。

保仔却也勤于职务,屡次缉获大宗私盐,论功擢升,不满二年,已官至副将。

强盗一变而为三品武官,可算得侥幸极了,但还未能满足他的奢望,百计夤缘,先和福州将军礼和订结金兰交,得悉礼和与穆彰阿有些亲情,密托礼和馈赠万金,恳他保举总镇。

穆本是贪鄙之夫,现官兵部尚书,颇得嘉庆帝宠幸,他既受保仔万金,竭力保举。

隔不多时,厦门总镇出缺,穆彰阿就密保张保仔继任。

恰巧姚石甫观察进京陛见。

姚与林公同年,林公设席为姚洗尘。

石甫在席上谈及张保仔出身绿林,官至副将,已嫌过份,现在穆尚书又密保他升厦门总兵,恐怕未能服众。

林公讶然问道:"

老哥从何处听得这个消息?只怕传闻失实吧?"

石甫答道:"

今日因公晋谒穆尚书,穆公曾向弟说:朝廷拟升张保仔为厦门总兵,老哥与他同省,可知他能胜此重任否?当下我含糊对答,未下断语。

"

林公接口道:"

老哥为什么不直说张保仔不当擢升总镇呢?"

石甫答道:"

穆公肯替他密保,必然收受重金。

小弟人微言轻,说也徒然,不如含糊回答为是。

"

林公道:"

既然如此,弟身任言官,岂能袖手,自当据实参奏。

"

当下大家又谈些闲话,宾主尽欢而散。

林公有事在心,回到家中,思量了一会,便提笔草就奏疏,弹劾张保仔,疏中大意谓:"

张保仔原系蜓户出身,幼嗣广东海盗巨魁张一为子,自张一死后,由保仔接管帮船数百艘,盗伙数万人,横行海上,犯案如山,官兵屡剿无功,在事诸臣,不得已而舍剿言抚,此不过一时权宜之计。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