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乎意与灵通,笔与冥运。
神将化合,变出无方。
虽龙伯挈{敖黾}之勇,不能量其力;雄图应?之帝,不能抑其高。
幽思入于毫间,逸气弥于宇内。
鬼出神入,追查捕微,则非言象筌蹄所能存亡也。
夫幼童而守一艺,白首而后能言,固不可恃才曜识,以为率尔可知也。
且知之不易,得之有难,千有余年,数人而已。
昔之评者,或以今不逮古,质于丑妍。
推察疵瑕,妄增羽翼。
自我相物,求诸合己。
悉为鉴不圆通也。
亦由苍黄者唱首,冥昧者唱声。
风议混然,罕详孰是。
及兼论文字始祖,各执异端,臆说蜂飞,竟无稽古,盖眩如也。
怀?质蔽愚蒙,识非通敏。
承先人之遗训,或纪录万一。
辄欲芟夷浮议,扬榷古今。
拔狐疑之根,解纷?之结。
考穷乖谬,敢无隐于昔贤;探索幽微,庶不欺于玄匠。
爰自黄帝史苍颉,迄于皇朝黄门侍郎卢藏用,凡三千二百余年,书有十体源流,学有三品优劣,今叙其源流之异,著十赞一论;较其优劣之差,为神、妙、能三品。
人为一传,亦有随事附者,通为一评,究其臧否,分成上、中、下三卷,名曰《书断》。
其目录如此,庶儒流君子,知小学亦务焉。
〖卷上〗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书行书飞曰草书作书九人附者四人赞十首论一首〖卷中〗三品总目优劣神品十二人传附九人妙品三十九人〖卷下〗能品三十五人传附二十九人凡一百七十四人评一首古文案古文者,黄帝史苍颉所造也,颉首四目,通于神明。
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
古文"
,《孝经援神契》云"
奎主文章,苍颉仿象"
是也。
夫文字者,总而为言,包意以名事也。
分而为义,则文者祖父,字者子孙,得之自然,备其文理。
象形之属,则谓之文;因而滋蔓,母子相生,形声、会意之属,则谓之字。
字者,言孳乳寝多也。
题之竹帛谓之书。
书者,如也,舒也,著也,记也。
著明万事,记往知来。
名言诸无,宰制群有。
何幽不贯,何往不经。
实可谓事简而应博,岂人力哉!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