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列传·郑燮传》中说郑板桥“日放言高谈,臧否人物,以是得狂名。”
板桥在信中也承认自己愤世嫉俗,“平生漫骂无礼”
。
但这是他性格的一个方面,另外的一面就是信中所论的“爱人”
。
所谓“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爱矣”
,正是板桥世界观中儒家“温柔敦厚”
因素的表现。
信写得坦率诚恳,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板桥的品格。
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爱矣;以人为可恶,而我亦可恶矣。
东坡一生觉得世上没有不好的人,最是他好处。
愚兄平生漫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啧啧称道。
橐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
至于缺厄欹危之处,亦往往得人之力。
好骂人,尤好骂秀才。
细细想来,秀才受病,只是推廓不开,他若推廓得开,又不是秀才了。
且专骂秀才,亦是冤屈,而今世上那个是推廓得开的?年老身孤,当慎口过。
爱人是好处,骂人是不好处。
东坡以此受病,况板桥乎!
老弟当时时劝我。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