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狄公将胡作宾申斥一番,命他从实供来,只见他含泪供言,匐伏在地,口称:"
父台暂息雷霆,容生员细禀。
前日闹房之事,虽有生员从中取闹,也不过少年豪气,随众笑言。
那时诸亲友在他家中,不下有三四十人,生员见华国祥独不与旁人求免,惟向我一人拦阻,因恐当时便允,扫众人之兴,是以未答应。
谁知忽然长者面斥生员,因一时面面相窥,遭其驳斥,似乎难以为情,因此无意说了一句戏言,教他三日内防备,不知借此转圆之法。
而且次日,华国祥复设酒相请,即有嫌隙,已言归于好,岂肯为此不法之事,谋毒人命。
生员身列士林,岂不知国法昭彰,疏而不漏,况家中现有老母妻儿,皆赖生员舌耕度日,何忍作此非礼之事,累及一家?如谓生员有妒忌之心,他人妻室虽妒,亦何济于事?即使妒忌,应该谋占谋奸,方是不法的人奸计,断不至将她毒死。
若说生员不应嬉戏,越礼犯规,生员受责无辞,若说生员谋害人命,生员是冤枉。
求父台还要明察。
"
说毕,那个妇人直是叩头呼冤,痛苦不已。
狄公问她两句,乃是胡作宾的母亲,自幼孀居,抚养这儿子成立,今因戏言,遭了这横事,深怕在堂上受苦,因此同来,求太爷体察。
狄公听了三人言词,心下狐疑不定,暗道:"
华李两家见女儿身死,自然是情急具控,惟是牵涉这胡作宾在内,说他因妒谋害,这事大有疑惑。
莫说从来闹新房之人,断无害新人性命之理,即以他为人论,那种风度儒雅,不是谋害命的人,而且他方才所禀的言词,甚是入情入理。
此事倒不可造次,误信供词。
"
停了一晌,乃问李王氏道:"
你女儿出嫁,未及三朝,遽尔身死,虽则身死不明,据华国祥所言,也非他家所害;若因闹新房所见,胡作宾下毒伤人,这是何人为凭?本县也不能听一面之词,信为定谳。
汝等姑且退回具禀补词,明日亲临相验,那时方辨得真假。
胡作宾无端起哄,指为祸首,着发看管,明日验毕再核。
"
李王氏本是世家妇女,知道公门的规矩,理应验后拷供,当时与国祥退下堂来,乘轿回去,专等明日相验。
惟有胡作宾的母亲赵氏,见儿子发交县学,不由得一阵心酸,嚎陶大哭,无奈是本官吩咐的,直待望他走去,方才回家。
预备临场判白,这也不在话下。
但说华国祥回家之后,知道相验之事,闲人拥挤,只得含着眼泪,命人将听堂及前后的物件搬运一空,新房门前搭了芦席,虽知房屋遭其损坏,无奈这案情重大,不得不如此办法。
所幸他尚是一榜人员,地方上差役不敢罗唣,当时忙了一夜,惟有他儿子见了这个美貌娇妻,两夜恩情,忽遭大故,直哭得死去活来。
李王氏痛女情深,也是前来痛哭,这一场祸事真叫神鬼不安。
到了次日,当坊地甲,先同值日差前来布置,在庭前设了公案,将屏门大开,以便在上房院落验尸,好与公案相对,所有那动用物件,无不各式齐全。
华国祥当时又请了一妥实的亲戚备了一口棺木,以及装殓的服饰,预备验后收尸。
各事办毕,已到巳正时候。
只听门外锣声响亮,知是狄公登场,华国祥赶急具了衣冠,同儿子出去迎接。
李王氏也就哭向后堂。
狄公在福祠下轿,步入厅前,国祥邀了坐下,家人送上茶来。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