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行览第二-《吕氏春秋》

孝行览第二(第1页)

孝行一曰: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後末。

所谓本者,非耕耘种植之谓,务其人也。

务其人,非贫而富之,寡而众之,务其本也。

务本莫贵於孝。

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罢北。

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

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

故论人必先以所亲,而後及所疏;必先以所重,而後及所轻。

今有人於此,行於亲重,而不简慢於轻疏,则是笃谨孝道。

先王之所以治天下也。

故爱其亲,不敢恶人;敬其亲,不敢慢人。

爱敬尽於事亲,光耀加於百姓,究於四海,此天子之孝也。

曾子曰:“身者,父母之遗体也。

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居处不庄,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笃,非孝也;战陈无勇,非孝也。

五行不遂,灾及乎亲,敢不敬乎?”

《商书》曰:“刑三百,罪莫重於不孝。”

曾子曰:“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贵德、贵贵、贵老、敬长、慈幼。

此五者,先王之所以定天下也。

所谓贵德,为其近於圣也;所谓贵贵,为其近於君也;所谓贵老,为其近於亲也;所谓敬长,为其近於兄也;所谓慈幼,为其近於弟也。”

曾子曰:“父母生之,子弗敢杀;父母置之,子弗敢废;父母全之,子弗敢阙。

故舟而不游,道而不径,能全支体,以守宗庙;可谓孝矣。”

养有五道:修宫室、安床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和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谷,烹六畜,和煎调,养口之道也;和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

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可谓善养矣。

乐正子春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

门人问之曰:“夫子下堂而伤足,瘳而数月不出,犹有忧色,敢问其故?”

乐正子春曰:“善乎而问之!

吾闻之曾子,曾子闻之仲尼: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不亏其身,不损其形,可谓孝矣。

君子无行咫步而忘之。

余忘孝道,是以忧。”

故曰,身者非其私有也,严亲之遗躬也。

民之本教曰孝,其行孝曰养。

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

父母既没,敬行其身,无遗父母恶名,可谓能终矣。

仁者,仁此者也;礼者,履此者也;义者,宜此者也;信者,信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

乐自顺此生也,刑自逆此作也。

本味二曰: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

功名之立,由事之本也,得贤之化也。

非贤,其孰知乎事化?故曰其本在得贤。

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