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晚清双记》

卷二(第2页)

若一枝到手,先拘定其梗之直者插瓶中,势必枝乱梗强,花侧叶背,既难取态,更无韵致矣。

折梗打曲之法:锯其梗之半而嵌以砖石。

则直者曲矣,如患梗倒,敲一二钉以筦之。

即枫叶竹枝,乱草荆棘,均堪入选。

或绿竹一竿配以枸杞数粒,几茎细草伴以荆棘两枝,苟位置得宜,另有世外之趣。

若新栽花木,不妨歪斜取势,听其叶侧,一年后枝叶自能向上,如树树直栽,即难取势矣。

至剪裁盆树,先取根露鸡爪者,左右剪成三节,然后起枝。

一枝一节,七枝到顶,或九枝到顶。

枝忌对节如肩臂,节忌臃肿如鹤膝;须盘旋出枝,不可光留左右,以避赤胸露背之病,又不可前后直出。

有名“双起”

“三起”

者,一根而起两三树也。

如根无爪形,便成插树,故不取。

然一树剪成,至少得三四十年。

余生平仅见吾乡万翁名彩章者,一生剪成数树。

又在扬州商家见有虞山游客携送黄杨翠柏各一盆,惜乎明珠暗投,馀未见其可也。

若留枝盘如宝塔,扎枝曲如蚯蚓者,便成匠气矣。

点缀盆中花石,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

一瓯清茗,神能趋入其中,方可供幽斋之玩。

种水仙无灵壁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黄芽菜心其白如玉,取大小五七枝,用沙土植长方盘内,以炭代石,黑白分明,颇有意思。

以此类推,幽趣无穷,难以枚举。

如石菖蒲结子,用冷米汤同嚼喷炭上,置阴湿地,能长细菖蒲,随意移养盆碗中,茸茸可爱。

以老莲子磨薄两头,入蛋壳使鸡翼之,俟雏成取出,用久年燕巢泥加天门冬十分之二,捣烂拌匀,植于小器中,灌以河水,晒以朝阳,花发大如酒杯,叶缩如碗口,亭亭可爱。

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

不仅在“周回曲折”

四字,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

或掘地堆土成山,间以块石,杂以花草,篱用梅编,墙以藤引,则无山而成山矣。

大中见小者,散漫处植易长之竹,编易茂之梅以屏之。

小中见大者,窄院之墙,宜凹凸其形,饰以绿色,引以藤蔓;嵌大石,凿字作碑记形;推窗如临石壁,便觉峻峭无穷。

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

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竹石,如有实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

贫士屋少人多,当仿吾乡太平船后梢之位置,再加转移其间。

台级为床,前后借凑,可作三榻,间以板而裱以纸,则前后上下皆越绝,譬之如行长路,即不觉其窄矣。

余夫妇侨寓扬州时,曾仿此法,屋仅两椽,上下卧房、厨灶、客座皆越绝,而绰然有馀。

芸曾笑曰:“位置虽精,终非富贵家气象也。”

是诚然欤?

余扫墓山中,检有峦纹可观之石,归与芸商曰:“用油灰叠宣州石于白石盆,取色匀也。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