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者,内也。
得者,外也。
“上德不德”
,言其神不淫于外也。
神不淫于外,则身全。
身全之谓德。
德者,得身也。
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
为之欲之,则德无舍;德无舍,则不全。
用之思之,则不固;不固,则无功;无功,则生于德。
德则无德,不德则在有德。
故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所无制也。
夫无术者,故以无为、无思为虚也。
夫故以无为、无思为虚者,其意常不忘虚,是制于为虚也。
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
今制于为虚,是不虚也。
虚者之无为也,不以无为为有常。
不以无为为有常,则虚;虚,由德盛;德盛之谓上德。
故曰:“上德无为而无不为也。”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生心之所不能已也,非求其报也。
故曰:“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义者,君臣上下之事,父子贵贱之差也,知交朋友之接也,亲疏内外之分也。
臣事君宜,下怀上宜,子事父宜,众敬贵宜,知交友朋之相助也宜,亲者内而疏者外宜。
义者,谓其宜也,宜而为之。
故曰:“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礼者,所以情貌也,群义之文章也,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
中心怀而不谕,故疾趋卑拜而明之;实心爱而不知,故好言繁辞以信之。
礼者,外节之所以谕内也。
故曰:“礼以情貌也。”
凡人之为外物动也,不知其为身之礼也。
众人之为礼也,以尊他人也,故时劝时衰。
君子之为礼,以为其身;以为其身,故神之为上礼;上礼神而众人贰,故不能相应;不能相应,故曰:“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众人虽贰,圣人之复恭敬尽手足之礼也不衰。
故曰:“攘臂而扔之。”
道有积而德有功;德者,道之功。
功有实而实有光;仁者,德之光。
光有泽而泽有事;义者,仁之事也。
事有礼而礼有文;礼者,义之文也。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