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陆氏所言,当指此事。
疏又云:"
传云:孔子行乎季孙,三月不违。
以此言之,三月之外违之明矣。
"
案:此即陆氏所谓"
定公不觉悟,信季孙之计,背贞臣之策"
者,盖陆氏得之春秋旧说,惜未能详之也。
(三三)器案:"
拘弱"
无义,疑当作"
极弱"
,形近而误,太史公所谓:"
余闻孔子称曰:甚矣,鲁道之衰也。
"
(见史记鲁周公世家)盖亦伤定、哀之间之不振也。
程本"
获"
误"
獾"
。
(三四)丘山,喻重大。
文选东方朔答客难:"
功若丘山。
"
又陈孔璋檄吴将校部曲文:"
故乃建丘山之功。
"
又作泰山,义同。
文选杨子云解嘲:"
功若泰山。
"
注:"
韩子曰:泰山之功,长立于国家。
"
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鄣日月也(一),非得神灵之化,罢(二)云霁翳,令归山海,然后乃得睹其光明,暴天下之濡湿,照四方之晦冥(三)。
今上无明王圣主,下无贞正诸侯(四),诛鉏(五)奸臣(六)贼子之党(七),解释凝滞(八)纰缪之结,然后忠良方直(九)之人,则得容于世而施于政(一0)。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