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则忠君,廉则爱民了但是举了孝廉,便得出身做官,若依了今日的事势,州县考个童生,还有几十封荐书。
若是举孝廉时,不知多少分上钻刺,依旧是富贵子弟钻去了,孤寒的便有曾参之孝,伯夷之廉儿休想扬名显姓。
只是汉时法度甚妙但是举过某人孝廉,其人若果然有才有德,不拘资格,骤然升擢,连举主俱纪录受赏;若所举不得其人上后日或贪财坏法,轻则罪黜重则抄没,连举主一同受罪,那荐人的与所荐之人休戚相关口不敢胡乱。
所以公道大明,朝班清肃。
不在话下。
且说会稽郡阳羡县,有一人姓许,名武,字长文只十五岁上,父母双亡。
虽然遗下些田产童仆个奈门户单微,无人帮助更兼有两个兄弟,一名许晏,年方九岁,一名许普,年方七岁了都则幼小无知,终日赶着哥哥啼哭,那许武日则躯率童仆耕田种圃夜则挑灯读书。
但是耕种时口二弟虽未胜耰锄,必使从旁观看下但是读书时,把两个小兄弟坐于案旁几将句读亲口传授,细细讲解教以礼让之节,成人之道,稍不率教,辄跪于家庙之前,痛自督责,说自己德行不足,不能化诲,愿父母有灵,启牖二弟,涕泣不已。
直待兄弟号泣请罪,方才起身,并不以疾言倨色相加也二室中只用铺陈一副,兄弟三人同睡,如此数年,二弟俱已长成,家事亦渐丰盛。
有人劝许武娶妻,许武答道:"
若娶妻,便当与二弟别居,笃夫妇之爱而忘手足之情吾不忍也。
"
繇是昼则同耕,夜则同读,食必同器,宿必同床,乡里传出个大名,都称为"
孝弟许武"
向又传出几句口号,道是:"
阳羡许季长上耕读昼夜忙。
教诲二弟俱成行不是长兄是父娘。
"
时州牧郡守俱闻其名交章荐举,朝廷征为议郎,下诏会稽郡。
太守奉旨檄下县令,刻日劝驾。
许武迫于君命一料难推阻,分付两个兄弟:"
在家躬耕力学人一如我在家之时,不可懈惰废业,有负先人遗训。
"
又嘱付奴仆:"
俱要小心安分,听两个家主役使,早起夜眠,共扶家业。
"
嘱付已毕,收拾行装。
不用官府车辆,自己雇了脚力登车,只带一个童儿望长安进发。
不一日上到京朝见受职。
长安城中下闻得孝弟许武之名,争来拜访识荆了此时望重朝班,名闻四野向朝中大臣探听得许武尚未婚娶几多欲以女妻之者。
许武心下想道:"
我兄弟三人年皆强壮,皆未有妻。
我若先娶殊非为兄之道。
况我家世耕读,侥幸备员朝署,便与缙绅大家为婚那女子自恃家门,未免骄贵之气不惟坏了我儒素门风,异日我两个兄弟娶了贫贱人家女子,妯娌之间,怎生相处?从来兄弟不睦多因妇人而起,我不可不防其渐也个"
腹中虽如此踌论,却是说不出的话下只得权辞以对,说家中已定下糟糠之妇,不敢停妻再娶,恐被宋弘所笑,众人闻之,愈加敬重。
况许武精于经术二朝廷有大政事,公卿不能决人往往来请教他。
他引古证今人议论悉中盻要。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