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助赵将发兵围镇州 嗣唐统登坛即帝位-《五代史演义》

第十四回 助赵将发兵围镇州 嗣唐统登坛即帝位(第1页)

却说成德节度使赵王王,自与晋连和后,得一强援,因乏外患,他不免居安忘危,因佚思淫,大治府第,广选妇女,又宠信方士王若讷,在西山盛筑宫宇,炼丹制药,求长生术。

居然一刘仁恭。

每一往游,辄使妇人维系锦绣,牵持而上。

既入离宫,连日忘归,一切政务,委任宦官李弘规、石希蒙。

希蒙素善谄谀,尤见宠幸,尝与同卧起,会勖宿西山鹘营庄,李弘规进谏道:“今天下强国莫如晋,晋王尚身自暴露,亲冒矢石,今大王搜括国帑,充作游资,开城空宫,旬月不返,倘使一夫闭门不纳,试问大王将归依何处?”

闻言颇知戒惧,急命还驾。

偏石希蒙从旁阻住,不令归。

弘规怒起,竟遣亲事军将苏汉衡,率兵擐甲,直入庄中,露刃逼道:“军士已劳敝了,愿从王归国!”

尚未及答,弘规又继进道:“石希蒙逢君长恶,罪在不赦,请亟诛以谢众士。”

仍不应,弘规竟招呼甲士,捕斩希蒙,掷首前。

无奈驰归,时长子昭祚,已挈梁公主归赵。

回应卷前。

遂与熟商,谋诛弘规、汉衡。

昭祚转告王德明,遂将弘规、汉衡拿下,一并枭首,且骈戮二人族属。

一面搜缉余党,穷究反状,亲军皆栗栗自危。

德明本来狡狯,至此有隙可乘,即煽诱亲军道:“大王命我尽坑尔曹,从命实不忍,不从又获罪,应如何区处?”

众皆感泣,愿听指挥,德明乃密令亲军千人,夜半逾垣,往弑王,适与道士焚香受,想是祈死。

军士不费气力,立断首,携报德明。

德明索性毁去宫室,大杀王氏家族,自昭祚以下,悉数毙命。

惟梁女普宁公主,留下不杀,还有少子昭诲,年方十龄,由亲将救出,藏置穴中,幸得不死,后来潜往湖南,髡发为僧,易名祟隐。

即卷前晋王许婚之昭诲。

德明仍复姓名为张文礼,向晋告乱,求为留后。

晋王即欲加讨,群臣谓方与梁争,不宜更树一敌,乃暂准所请。

偏张文礼又密表梁主,但称王氏为乱兵所屠,幸公主无恙,请朝廷亟发精兵万人,由臣更乞契丹为助,自德隶渡河,往攻河东,晋可从此扫灭了。

梁主友贞,览表未决,敬翔请乘衅规复河北,赵岩、张汉鼎、汉杰等,谓文礼首鼠两端,万不可恃,梁主乃按兵不发。

文礼且一再驰书,多被晋军中途搜获。

赵将都指挥使符习,曾率兵万人,从晋王驻德胜城,文礼阴怀猜忌,召令还镇,愿以他将代任。

习入谒晋王,涕泣请留。

晋王与语道:“我与赵王同盟讨贼,谊同骨肉,不料一旦遇祸,竟为所戕,我心很是痛悼。

汝若不忘故主,能为复仇,我愿助汝兵粮,往讨逆贼!”

有心讨逆,何必许为留后,此次遣习复仇,无非恨他通梁耳。

习与部将三十余人,举身投地,且泣且语道:“大王诚记念故主,许令复仇,习等不敢上烦府兵,情愿领本部前往,博取凶竖,报王氏累世隆恩,虽死亦无恨了!”

晋王大喜,立命习为成德留后,领本部兵先进,且遣大将阎宝、史建瑭为后应,自邢、北趋,直抵赵州,刺史王,自知不支,开城乞降。

晋王仍令为刺史,即饬移军攻镇州。

文礼已经病疽,闻赵州失守,便即吓死,子处瑾秘不发丧,与他将韩正时等,悉力拒晋。

晋兵渡滹沱河,进薄镇州,城上矢石雨下,史建瑭中箭身亡。

晋王得建瑭死耗,拟分兵自往策应,凑巧获得梁军谍卒,俯首乞降,且言梁北面招讨使戴思远,将乘虚来袭德胜城,晋王亟命李存审屯兵德胜,李嗣源伏兵戚城,先用羸骑往诱梁兵,待他入境,鼓起伏发。

李嗣源先出接仗,已将梁兵冲乱,李存审又从城中杀出,晋王复自率铁骑三千,迎头痛击,斩获梁兵二万余人。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