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辅第十-《管子》

五辅第十(第1页)

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

暴王之所以失国家,危社稷,覆宗庙,灭于天下,非失人者,未之尝闻。

今有土之君,皆处欲安,动欲威,战欲胜,守欲固,大者欲王天下,小者欲霸诸侯,而不务得人,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

故曰: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

曰:然则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

故善为政者,田畴垦而国邑实,朝廷闲而官府治,公法行而私曲止,仓廪实而囹圄空,贤人进而奸民退。

其君子,上中正而下谄谀;其士民,贵勇武而贱得利,其庶人,好耕农而恶饮食,于是财用足而饮食薪莱饶。

是故上必宽裕而有解舍,下必听从而不疾怨,上下和同而有礼义,故处安而动威,战胜而守固,是以一战而正诸侯,不能为政者,田畴荒而国邑虚,朝廷凶而官府乱,公法废而私曲行,仓廪虚而囹圄实,贤人退而奸民进。

其君子,上谄谀而下中正;其士民,贵得利而贱武勇;其庶人,好饮食而恶耕农,于是财用匮而饮食薪莱乏。

上弥残苛而无解舍,下愈覆鸷而不听从,上下交引而不和同,故处不安而动不威,战不胜而守不固。

是以小者兵挫而地削,大者身死而国亡。

故以此观之,则政不可不慎也。

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

所谓六兴者何?曰:辟田畴,制坛宅,修树艺,劝士民,勉稼墙,修墙屋,此谓厚其生。

发伏利,输墆积,修道途,便关市,慎将宿,此谓输之以财。

导水潦,利陂沟,决潘渚,溃泥滞,通郁闭,慎津梁,此谓遗之以利。

薄徵敛,轻证赋,弛刑罚,赦罪戾,宥小过,此谓宽其政。

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此谓匡其急。

衣冻寒,食饥渴,匡贫窭,振罢露,资乏绝,此谓振其穷。

凡此六者,德之兴也。

六者既布,则民之所欲,无不得矣。

夫民必得其所欲,然后听上;听上,然后政可善为也。

故曰:德不可不兴也。

曰:民知德矣,而未知义,然后明行以导之义。

义有七体。

七体者何?

曰:孝悌慈惠,以养亲戚;恭敬忠信,以事君上;中正比宜,以行礼节;整齐撙诎,以辟刑僇;纤啬省用,以备饥馑;敦懞纯固,以备祸乱;和协辑睦,以备寇戎。

凡此七者,义之体也。

夫民必知义然后中正,中正然后和调,和调乃能处安,处安然后动威,动威乃可以战胜而守固。

故曰:义不可不行也。

曰:民知义矣,而未知礼,然后饰八经以导之礼。

所谓八经者何?

曰: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

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故上下无义则乱,贵贱无分则争,长幼无等则倍,贫富无度则失。

上下乱,贵贱争,长幼倍,贫富失,而国不乱者,未之尝闻也。

是故圣王饬此八礼以导其民。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