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忽必烈太子蒙重冤仙霞岭义兵张挞伐-《痛史》

第二十七回 忽必烈太子蒙重冤仙霞岭义兵张挞伐(第1页)

却说钟明亮一面行文广州,叫董贤举进兵韶州,自己却进兵取了潮州,直逼福建地界。

福建省内各路,一时起兵响应的,也有二十余处。

江、淮一带,又纷纷起兵。

这个消息传到燕京,枢密院里那一班做平章政事的大臣,吓的手足无措。

先是山东报到济南、益都失陷。

不多几天,又报到临安、嘉兴失陷。

接着广东警信又到。

自此各路告急的文书,雪片般来。

无非说某处失了,某处陷了。

此时元主到蒙古亲征延纳去了。

又值太子真金死了。

原来蒙古是天生的游牧人种,他那里没有宫室房屋,终年都是骑在骆驼身上过日子;到了晚上,随便走到哪里,便支起篷帐住宿。

到了天明,又骑上了,游到别处去。

所有动用器具,都带在骆驼身上。

他所以要游来游去之故,为的是打猎。

猎了鸟鲁,拿来当粮食;猎不着鸟兽,便蛇、虫、鼠、蚁,也要吃的。

所以叫做“游牧”

忽必烈这厮,虽然夺了中国天下,盖造了宫殿,他那游牧的性格,还不能改变,终年坐在家里,他哪里有这种耐烦性子守得住?所以他把燕京改做大都。

又在蒙古破天荒的盖了几座宫殿,取了名字叫做“上都”

他每年来往一次,以遂他那游牧的习惯。

每年到上都去,便留下太子真金监国,这是他一向的老例。

这回起了大兵,亲征延纳,自然也是太子监国了。

当时有两个辅佐太子的官,巴不得太子早点做了皇帝,自己好望升官,无奈眼看着元主七十多岁还不肯死。

于是设法去和两个丞相商量,只说:“皇上春秋已高,还是这样勤劳国事,太子心下不安,要想求丞相上个封奏,请皇上让位与太子。

太子做了皇帝,自然尊老皇帝为太上皇,岂不甚好!”

两个丞相听了。

便拟了一个奏招,誊清了,盖了印,正要拜发,忽然又想起:“这件事奏上去,依了便好,倘然不依,起了疑心,说我们阿附太子,岂不是连自己的前程都难保!”

因此一想,便搁住了,不曾拜发。

那两位辅佐太子的知道了,见功败垂成,十分着急。

便设法通了丞相门客,把那摺子偷了出来,暗地里差人送到元主的行在。

元主见了,到没有什么话说。

那两位丞相知道了此事,连忙上摺分辩,说:“这个奏摺非出己意,系由太子授意。”

云云。

并指出那两个辅佐的姓名。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