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事至,则尽用宪府之礼,杂端在南揖,主簿在北揖,两院则分坐,虽举匕筋,皆绝谈笑。
食毕,则主簿持黄卷揖曰:"
请举事。
"
于是台院白杂端曰:"
举事。
"
则举曰:"
某姓侍御有某过,请准条。
"
主簿书之。
若举时差错,则最小殿中举院长,最小侍御史举殿院长。
若杂端失笑,则三院皆笑,谓之"
烘堂"
,悉免罚矣。
凡见黄卷罚直遇赦悉免,台长到诸院,凡官吏所罚,亦悉免。
御史历三院虽至美,而月满殿中推鞫之劳,惮于转两院。
以向下侍御史,便领推也,多不愿为,以此台中以殿中转两院为戏谑之辞。
每出入行步,侍御史在柱里,殿察两院在柱外,有时殿中入柱里,则共咍之曰:"
著去也。
"
三院御史主簿有事白端公,就其厅。
若有中路白事,谓之"
篸端。
"
篸端有罚。
殿中已免巡,遇正知巡者假故,则向上人又权知,谓之"
蘸巡"
。
台官有亲受除拜喜庆之事,则谒院长、杂端、台长,谓之"
取贺"
。
凡此皆因胥徒走卒之言,遂成故事。
院长每上堂了各报,诸御史皆立于南廊,便服靸鞋以俟院长。
立定,院长方出。
相揖而序行,至殿院门,揖殿中。
又序行,至食堂门,揖侍御史,凡入门至食,凡数揖。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