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论下-《何博士备论》

魏论下(第1页)

言兵无若孙武,用兵无若韩信、曹公。

武虽以兵为书,而不甚见于其所自用。

韩信不自为书,曹公虽为而不见于后世。

然而传称二人者之学皆出于武,是以能神于用而不穷。

窃尝究之,武之十三篇,天下之学失者所通诵也。

使其皆知所以用之,则天下孰不为韩、曹也?以韩、曹未有继于后世,则凡得武之书伏而读之者,未必皆能办于战也。

武之书,韩、曹之术皆在焉。

使武之书不传,则二人者之为兵固不戾乎。

武之所欲言者,至其所以因事设奇,用而不穷者,虽武之言有所未能尽也。

驱市人白徒而置之死地,惟韩信者然后能斩陈馀;遏其归师而与之死地,惟若曹公者然后能克张绣。

此武之所以寓其妙,固有待乎韩、曹之俦也。

谲众图胜,而人莫之能知;既胜而复谲以语人,人亦从而信之不疑。

此韩信、曹公无穷之变诈不独用于敌,而亦自用于其军也。

盖军之所恃者将,将之所恃者气。

以屡胜之将,持必胜之气以临三军,则三军之士气定而情安,虽有大敌,故尝吞而胜之。

韩信以数万之众,当赵之二十万,非脆敌也,乃令裨将传食曰:“破赵而后会食。”

信策赵为必败可也,而曰必破而后会食者,可预期哉?使诚有以破赵,虽食而战,未为失赵之败也。

然而韩信为此者,以至寡而当至众,危道也。

故示之以必胜之气,与夫至暇之情,所以宁士心而作之战也。

曹公之征关中,马超、韩遂之所纠合以拒公者,皆剧贼也。

每贼一部至,公辄有喜色。

贼既破,诸将问其故,答曰:“关中长远,若贼各据险,征之不一二年不可定也。

今其皆集,可一举而灭之,是以喜耳。”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