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解教育有方要想真正了解这四句的含义,就要先讲一下窦燕山的故事。
窦燕山是五代后晋时期的人。
他出生于富贵的家庭。
年轻的时候品格低下,经常仗势欺人,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
有贫苦人家借他家粮食时,他是小斗出,大斗进,小秤出,大秤进。
虽然积攒的财富越来越多,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心里非常着急。
一天晚上,他死去的父亲托梦给他,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昭著,如果你还不悔改,不但无子而且会短命。
你要赶快改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还有挽回的可能。”
窦燕山醒来之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暗自下定决心要弃恶从善,广行善事。
他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
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如今你的功德很多,后有五子齐登科甲,你的寿命会到八十九岁。”
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后来他的妻子果然生了五个儿子,分别起名为:仪、俨、侃、尔、僖。
之后,他把全部精力用在培养教育儿子身上,不仅时刻注意他们的身体,还注重他们的学习和品德修养。
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
在他的培养教育下,五个儿子都成为有用之才,先后登科及第。
后人称之为“五子登科”
。
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
当时有一位叫冯道的侍郎听说这件事情后还特地赋诗一首:“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
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窦燕山的故事之所以流传至今,除了他教育的五个儿子全部中举之外,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他五个儿子全部都是品德高尚的人,有史书的记载为证。
据《宋史》记载,宋太祖赵匡胤除了非常赏识窦燕山的长子窦仪的学识之外,还对他的品德赞美有加。
他曾对大臣说:我认为在朝中的官员里,窦仪最为稳重谨严,家教良好,兄弟和睦。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高超的学识,更要有高尚的品德。
下面的反面例子,也许能让我们更为深刻地体会这一点。
相信大家对蔡京和秦桧两个人不会太陌生。
蔡京是北宋末年的权臣,在位期间搜刮百姓、排除异己,对上又曲意逢迎,以保官位。
他的行为终于激化了统治者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宋江、方腊起义。
秦桧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提起他们,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三个字“大奸臣”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他们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呢?书法史上论及宋代书法,素有“苏、黄、米、蔡”
四大书家的说法。
他们四人被认为是宋代书法风格的典型代表。
“宋四家”
中,前三家分别指苏轼、黄庭坚和米芾。
他们的书风自成一格,时人推崇备至,列于四家,向无异议。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