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一
△昆仑墟在西北,三成为昆仑丘。
《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
△去嵩高五万里,地之中也。
《禹本纪》与此同。
高诱称河出昆山,伏流地中万三千里,禹导而通之,出积石山。
按《山海经》,自昆仑至积石一千七百四十里,自积石出陇西郡至洛,准地志可五千余里。
又按《穆天子传》,天子自昆仑山入于宗周,乃里西土之数。
自宗周瀍水以西,北至于河宗之邦、阳纡之山,三千有四百里,自阳纡西至河首四千里,合七千四百里。
《外国图》又云:从大晋国正西七万里,得昆仑之墟,诸仙居之。
数说不同。
道阻且长,经记绵褫,水陆路殊,径复不同,浅见末闻,非所详究,不能不聊述闻见,以志差违也。
△其高万一千里。
《山海经》称,方八百里,高万仞。
郭景纯以为自上二千五百余里。
《淮南子》称,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
△河水《春秋说题辞》曰:河之为言荷也。
荷精分布,怀阴引度也。
《释名》曰:河,下也,随地下处而通流也。
《考异邮》曰:河者,水之气,四渎之精也,所以流化。
《元命苞》曰:五行始焉,万物之所由生,元气之腠液也。
《管子》曰: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故曰水具财也。
五害之属,水最为大。
水有大小,有远近,水出山而流入海者,命曰经水;引佗水入于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出于地沟流于大水及于海者,又命曰川水也。
《庄子》曰:秋水时至,百川灌河,经流之大。
《孝经援神契》曰:河者,水之伯,上应天汉。
《新论》曰:四渎之源,河最高而长,从高注下,水流激峻,故其流急。
徐干《齐都赋》曰:川渎则河洋洋,发源昆仑,九流分逝。
北朝沧洲,惊波沛厉,浮沫扬奔。
《风俗通》曰:江、河、淮、济为四渎。
渎,通也,所以通中国垢浊。
《白虎通》曰:其德著大,故称渎。
《释名》曰:渎,独也,各独出其所而入海。
△出其东北陬,《山海经》曰:昆仑墟在西北,河水出其东北隅。
《尔雅》曰:河出昆仑墟色白,所渠并千七百,一川,色黄。
《物理论》曰:河色黄者,众川之流,盖浊之也。
百里一小曲,千里一曲一直矣。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