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水经注》

卷十五(第1页)

○洛水

△洛水出京兆上洛县讙举山。

《地理志》曰:洛出冢岭山。

《山海经》曰:出上洛西山;又曰:讙举之山,洛水出焉。

东与丹水合,水出西北竹山,东南流注于洛。

洛水又东,尸水注之。

水北出尸山,南流入洛。

洛水又东得乳水,水别出良馀山,南流注于洛。

洛水又东,会于龙馀之水。

水出蛊尾之山,东南流入洛。

洛水又东,至阳虚山,合玄扈之水。

《山海经》曰:洛水东北流,注于玄扈之水。

是也。

又曰:自鹿蹄之山,以至玄扈之山,凡九山。

玄扈亦山名也,而通与讙举为九山之次焉。

故《山海经》曰:此二山者,洛间也。

是知玄扈之水,出于玄扈之山,盖山水兼受其目矣。

其水迳于阳虚之下。

《山海经》又曰:阳虚之山,临于玄扈之水。

是为洛汭也。

《河图·玉版》曰:仓颉为帝南巡,登阳虚之山,临于玄扈、洛汭之水。

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即于此水也。

洛水又东,历清池山傍,东合武里水,水南出武里山东北流注于洛。

洛水又东,门水出焉。

《尔雅》所谓洛别为波也。

洛水又东,要水入焉。

不南出三要山,东北迳拒阳城西,而东北流,入于洛。

洛水又东与获水合,水南出获舆山,俗谓之备水也。

东北迳获舆川,世名之为却川。

东北流注于洛。

洛水又东,迳熊耳山北。

《禹贡》所谓导洛自熊耳。

《博物志》曰:洛出熊耳,盖开其源者是也。

△东北过卢氏县南。

洛水迳坞渠关北。

坞渠水出南坞渠山,即荀渠山也。

其水一源两分,流半解。

一水西北流,屈而东北入于洛。

《山海经》曰:熊耳之山,浮豪之水出焉,西北流,注于洛。

疑即是水也。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