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杯第二-《春秋繁露》

玉杯第二(第1页)

"

楚庄王杀陈夏征舒,春秋贬其文,不予专讨也;灵王杀齐庆封,而直称楚子,何也?"

曰:"

庄王之行贤,而征舒之罪重,以贤君讨重罪,其于人心善,若不贬,庸知其非正经,春秋常于其嫌得者,见其不得也。

是故齐桓不予专地而封,晋文不予致王而朝,楚庄弗予专杀而讨,三者不得,则诸侯之得,殆此矣,此楚灵之所以称子而讨也。

春秋之辞多所况,是文约而法明也。

"

问者曰:"

不予诸侯之专封,复见于陈蔡之灭;不予诸侯之专讨,独不复见庆封之杀,何也?"

曰:"

春秋之用辞,已明者去之,未明者着之。

今诸侯之不得专讨,固已明矣,而庆封之罪,未有所见也,故称楚子,以伯讨之,着其罪之宜死,以为天下大禁,曰:人臣之行,贬主之位,乱国之臣,虽不篡杀,其罪皆宜死。

比于此,其云尔也。

"

"

春秋曰:晋伐鲜虞。

奚恶乎晋,而同夷狄也?"

曰:"

春秋尊礼而重信,信重于地,礼尊于身。

何以知其然也?宋伯姬疑礼而死于火,齐桓公疑信而亏其地,春秋贤而举之,以为天下法。

曰礼而信,礼无不答,施无不报,天之数也。

今我君臣同姓适女,女无良心,礼以不答,有恐畏我,何其不夷狄也!

公子庆父之乱,鲁危殆亡,而齐桓安之,于彼无亲,尚来忧我,如何与同姓而残贼遇我。

诗云:宛彼鸣鸠,翰飞戾天。

我心忧伤,念彼先人。

明发不昧,有怀二人。

人皆有此心也。

今晋不以同姓忧我,而强大厌我,我心望焉,故言之不好,谓之晋而已,婉辞也。

"

问者曰:"

晋恶而不可亲,公往而不敢至,乃人情耳,君子何耻,而称公有疾也?"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