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论语集注》

卷四(第2页)

今人燕居之时,不怠惰放肆,必太严厉。

严厉时着此四字不得,怠惰放肆时亦着此四字不得,惟圣人便自有中和之气。

"

子曰:"

甚矣吾衰也!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

复,扶又反。

孔子盛时,志欲行周公之道,故梦寐之间,如或见之。

至其老而不能行也,则无复是心,而亦无复是梦矣,故因此而自叹其衰之甚也。

程子曰:"

孔子盛时,寤寐常存行周公之道;其老也,则志虑衰而不可以有为矣。

盖存道者心,无老少之异;而行道者身,老则衰也。

"

子曰:"

志于道,志者,心之所之之谓。

道,则人伦日用之间所当行者是也。

如此而心必之焉,则所适者正,而无他歧之惑矣。

据于德,据者,执守之意。

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

得之于心而守之不失,则终始惟一,而有日新之功矣。

依于仁,依者,不违之谓。

仁,则私欲尽去而心德之全也。

功夫至此而无终食之违,则存养之熟,无适而非天理之流行矣。

游于艺。

"

游者,玩物适情之谓。

艺,则礼乐之文,射、御、书、数之法,皆至理所寓,而日用之不可阙者也。

朝夕游焉,以博其义理之趣,则应务有余,而心亦无所放矣。

此章言人之为学当如是也。

盖学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

学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焉,则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日用之间,无少间隙,而涵泳从容,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域矣。

"

德者得也,得其道"

,清仿宋大字本作"

德则行道而有得"

吴英以为后者非朱熹定本之文,故不取,详本书附录四书章句集注定本辨。

子曰:"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