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义,则事合宜。
情,诚实也。
敬服用情,盖各以其类而应也。
襁,织缕为之,以约小儿于背者。
杨氏曰:"
樊须游圣人之门,而问稼圃,志则陋矣,辞而辟之可也。
待其出而后言其非,何也?盖于其问也,自谓农圃之不如,则拒之者至矣。
须之学疑不及此,而不能问。
不能以三隅反矣,故不复。
及其既出,则惧其终不喻也,求老农老圃而学焉,则其失愈远矣。
故复言之,使知前所言者意有在也。
子曰:"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使,去声。
专,独也。
诗本人情,该物理,可以验风俗之盛衰,见政治之得失。
其言温厚和平,长于风谕。
故诵之者,必达于政而能言也。
程子曰:"
穷经将以致用也。
世之诵诗者,果能从政而专对乎?然则其所学者,章句之末耳,此学者之大患也。
"
子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
子曰:"
鲁卫之政,兄弟也。
"
鲁,周公之后。
卫,康叔之后。
本兄弟之国,而是时衰乱,政亦相似,故孔子叹之。
子谓卫公子荆,"
善居室。
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
富有,曰:苟美矣。
"
公子荆,卫大夫。
苟,聊且粗略之意。
合,聚也。
(第4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