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止,言其无不敬而安所止也。
引此而言圣人之止,无非至善。
五者乃其目之大者也。
学者于此,究其精微之蕴,而又推类以尽其余,则于天下之事,皆有以知其所止而无疑矣。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澳,于六反。
菉,诗作绿。
猗,协韵音阿。
僩,下版反。
喧,诗作咺,諠,诗作谖;并况晚反。
恂,郑氏读作峻。
诗卫风淇澳之篇。
淇,水名。
澳,隈也。
猗猗,美盛貌。
兴也。
斐,文貌。
切以刀锯,琢以椎凿,皆裁物使成形质也。
磋以鑢钖,磨以沙石,皆治物使其滑泽也。
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
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
皆言其治之有绪,而益致其精也。
瑟,严密之貌。
僩,武毅之貌。
赫喧,宣着盛大之貌。
諠,忘也。
道,言也。
学,谓讲习讨论之事,自修者,省察克治之功。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