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问于无穷子曰:“子知道乎?”
无穷子曰:“吾弗知也。”
又问于无为“吾知道有数。”
曰:“其数奈何?”
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窈,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
此吾所以知道之数也。”
太清又问于无始曰:“向者,吾道于无穷,曰:‘吾弗知之。”
又问于无为,无为曰:‘吾知道。
’曰:‘子之知道,亦有数乎?’无为曰:‘吾知道有数。
’曰:‘其数奈何?’无为曰:‘吾知道之可以弱,可以强;可以柔,可以刚;可以阴,可以阳;可以窈,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可以应待无方。
吾所以知道之数也。
’若是,则无为知与无穷之弗知,孰是孰非?”
无始曰:“弗知之深,而知之浅;弗知内,而知之外;弗知精,而知之粗。”
太清仰而叹曰:“然则不知乃知邪?知乃不知邪?孰知知之为弗知,弗知之为知邪?”
无始曰:“道不可闻,闻而非也;道不可见,见而非也;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孰知形之不形者乎?”
故老子曰:“天下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也。”
故“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也。
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以微言?”
孔子不应。
白公曰:“若以石投水中,何如?”
曰:“吴、越之善没者能取之矣。”
曰:“若以水投水,何如?”
孔子曰:“菑、渑之水合,易牙尝而知之。”
白公曰:“然则人固不可以微言乎?”
孔子曰:“何谓不可?谁知言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
争鱼者濡,逐兽者趋,非乐之也。
故至言去言,至为无为,夫浅知之所争者,末矣。”
白公不得也,故死于浴室。
故老子曰:“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吾知也。”
白公之谓也。
惠子为惠王为国法,已成而示诸先生,先生皆善之,奏之惠王。
惠王甚说之。
以示翟煎,曰:“善”
!
惠王曰:“善,可行乎?”
翟煎曰:“不可。”
惠王曰:“善而不可行,何也?”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