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二 书九首-《嘉祐集》

卷十二 书九首(第2页)

洵少年不学,生二十五年,始知读书,従士君子游。

年既已晚,而又不遂刻意厉行,以古人自期。

而视与己同列者,皆不胜己,则遂以为可矣。

其后困益甚,然每取古人之文而读之,始觉其出言用意,与己大别。

时复内顾,自思其才则又似夫不遂止于是而已者。

由是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而兀然端坐,终日以读之者七八年矣。

方其始也,入其中而惶然,博观于其外,而骇然以惊。

及其久也,读之益精,而其胸中豁然以明,若人之言固当然者,然犹未敢自出其言也。

时既久,胸中之言日益多,不能自制,试出而书之,已而再三读之,浑浑乎觉其来之易矣。

然犹未敢以为是也。

近所为《洪范论》、《史论》凡七篇,执事观其如何?嘻,区区而自言,不知者又将以为自誉以求人之知己也。

惟执事思其十年之心如是之不偶然也而察之!

【上欧阳内翰第二书】内翰谏议执事:士之能以其姓名闻乎天下后世者,夫岂偶然哉!

以今观之,乃可以见。

生而同乡,学而同道,以某问某,盖有曰吾不闻者焉。

而况乎天下之广,后世之远,虽欲仿佛,岂易得哉!

古之以一能称,一善书者,愚未尝敢忽也。

今夫群群焉而生,逐逐焉而死者,更千万人不称不书也。

彼之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皆有以过乎千万人者也。

自孔子没,百有余年而孟子生。

孟子之后,数十年而至荀卿子。

荀卿子后乃稍阔远,二百余年而扬雄称于世。

扬雄之死,不得其继千有余年,而后属之韩愈氏。

韩愈氏没三百年矣,不知天下之将谁与也?且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者,皆不可忽,则其多称而屡书者,其为人宜尤可贵重。

奈何数千年之间,四人而无加,此其人宜何如也?天下病无斯人,天下而有斯人也,宜何以待之?洵一穷布衣,于今世最为无用,思以一能称、以一善书而不可得者也。

况夫四子者之文章,诚不敢冀其万一。

顷者张益州见其文,以为似司马子长。

洵不悦,辞焉。

夫以布衣,而王公大人称其文似司马迁,不悦而辞,无乃为不近人情。

诚恐天下之人不信,且惧张公之不能副其言,重为世俗笑耳。

若执事,天下所就而折衷者也。

不知其不肖,称之曰:“子之《六经论》,荀卿子之文也。”

平生为文,求于千万人中使其姓名仿佛于后世而不可得。

今也,一旦而得齿于四人者之中,天下乌有是哉?意者其失于斯言也。

执事于文称师鲁,于诗称子美、圣俞,未闻其有此言也,意者其戏也。

惟其愚而不顾,日书其所为文,惟执事之求而致之。

既而屡请而屡辞焉,曰:“吾未暇读也。”

退而处,不敢复见,甚惭于朋友,曰:“信矣,其戏也!”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