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庄背影-《文化苦旅》

山庄背影(第1页)

山庄背影

?

我们这些人,对清代总有一种复杂的情感阻隔。

记得很小的时候,历史老师讲到“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

时,眼含泪花,这是清代的开始;而讲到“火烧圆明园”

、“戊戌变法”

时又有泪花了,这是清代的尾声。

年迈的老师一哭,孩子们也跟着哭。

清代历史,是小学中唯一用眼泪浸润的课程。

从小种下的怨恨,很难化解得开。

老人的眼泪和孩子们的眼泪拌和在一起,使这种历史情绪有了一种最世俗的力量。

我小学的同学全是汉族,没有满族。

因此很容易在课堂里获得一种共同语言,好像汉族理所当然是中国的主宰,你满族为什么要来抢夺呢?抢夺去了能够弄好倒也罢了,偏偏越弄越糟,最后几乎让外国人给瓜分了。

于是,在闪闪泪光中,我们懂得了什么是汉奸、什么是卖国贼、什么是民族大义、什么是气节。

我们似乎也知道了中国之所以落后于世界列强,关键就在于清代后期的腐败无能,而辛亥革命的启蒙者们重新点燃汉人对这个清朝的仇恨,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的口号,又是多么有必要、多么让人解气。

清朝终于被推翻了,但至今在很多中国人心里,它仍然是一种冤孽般的存在。

年长以后,我开始对这种情绪产生警惕。

因为无数事实证明:在我们中国,许多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虽然堂而皇之地传之久远,却包含着极大的不公正。

我们缺少人类普遍意义上的价值启蒙,因此这些情绪化的社会评判规范大多是从封建正统观念引申出来的,带有很大盲目性。

先是姓氏正统论,刘汉、李唐、赵宋、朱明……在同一姓氏的传代系列中所出现的继承人,哪怕是昏君、懦夫、色鬼、守财奴、精神失常者,都是合法而合理的;而外姓人氏若有觊觎,即便有一千条一万条道理,也站不住脚,真伪、正邪、忠奸全由此划分。

由姓氏正统论扩而大之,就是民族正统论。

这种观念要比姓氏正统论复杂得多,你看辛亥革命的闯将们与封建主义的姓氏正统论势不两立,却也需要大声宣扬民族正统论,便是例证。

汉族当然非常伟大,没有理由要受到外族的屠杀和欺凌。

问题是,不能由此而把汉族等同于中华,把中华历史的正义、光亮、希望全部压在汉族一边。

与其他民族一样,汉族也有大量的污浊、昏聩和丑恶,它的统治者曾一再地把整个中国历史推入死胡同。

在这种情况下,历史有可能做出超越汉族正统论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又未必是倒退。

为此,我要写写承德的避暑山庄。

清代的史料成捆成扎,把这些留给历史学家吧,我们,只要轻手轻脚地绕到这个消夏的别墅里去偷看几眼也就够了。

承德的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家园林,又称“热河行宫”

、“承德离宫”

,虽然闻名史册,但久为禁苑,又地处塞外,历来光顾的人不多。

我去时,找了山庄背后的一个旅馆住下。

那时正是薄暮时分,我独个儿走出住所大门,对着眼前黑黝黝的山岭发呆。

查过地图,这山岭便是避暑山庄北部的最后屏障,就像一把罗圈椅的椅背。

在这张罗圈椅上,休息过一个疲惫的王朝。

奇怪的是,整个中华版图都已归属了这个王朝,为什么还要把这把休息的罗圈椅放到长城之外呢?清代的帝王们在这张椅子上面南而坐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呢?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