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沉默片刻,手牵手肩并肩地一起回去农场。
天大的事情,睡醒了再说吧。
如果是RPG游戏或者恋爱养成类游戏,点下“睡眠”
选项后不一定就要真正等过八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可能眼前一黑一亮就“一个晚上过去了”
,不过在“生存探索类”
游戏里,多半都是按照游戏时间自然进行游戏的。
当然,因为全息游戏的设定,游戏中的时间和现实时间比例不一定是一比一,如果是联网游戏,那么考虑到各种事件的发展,所有玩家的时间比率设置会被光脑中枢统一,单机游戏的话就不一定了,从二比一到五比一都有,上限是十比一,也就是现实时间的“一天”
对换为游戏时间的“十天”
。
全息游戏只是一个简称,方便对公众展示用,最开始它的全名是“虚拟化实境技术”
,简称“虚拟化技术”
,可以用于多个领域,用在游戏上的时候也就会被简称为“虚拟化游戏”
,由于这其中还是有着拗口的术语,最终公众还是选择了更加通俗易懂广为流传的“全息游戏”
来作为代称。
虚拟化技术的核心原理并不对大众展示,其中有着过于复杂的部分,最简单来说,根据“量子脑力学”
的理论,构成人类心灵的并非生物意义上的“脑细胞”
,而是“光量子”
,虚拟化系统连接的并非“大脑”
这个生物器官,而是这些“光量子”
。
从理论上来说,加速光量子的运动可以减慢个体对时间的感知,也就是说,思维越活跃、主观时间越慢。
以这一理论作为基础,就有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时间比率的差异,同样的,以这样的理论也完全可以解释思维感知中的时间与现实时间流速的差异。
不同的虚拟化装置对光量子的加速程度不同,通常民用娱乐性质的虚拟化装置允许的加速上限为十,也就是说,普通人进行全息游戏,现实世界的一天换算为游戏时间的十天。
为什么会存在加速比例的限制?
大部分人不会去进行思考,少数人基于好奇心或求知欲继续进行调查的话就有可能摸到真相。
因为限制加速比例是为了保护使用者。
提出“量子脑力学”
这一理论的专家经过测试后发现,人类的肉体固然有着极限寿命,即使无病无灾,活到一定的年限也会因过度衰老步入死亡,“心灵”
也是一样,或者以通俗说法来说,就是“灵魂”
也可能会死。
加速光量子活动可能不会引起物理意义上的脑损伤,但是每一次加速实际上都从使用者的“灵魂”
(第2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