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楚辞类》

第6章(第3页)

者,即赡之字。

偓十岁即能诗。

商隐集中所谓“韩冬郎即席得句,有老成之风”

者,即偓也。

偓亦登龙纪元年进士第。

昭宗时官至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

忤朱全忠,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

天祐二年复故官。

偓恶全忠逆节,不肯入朝。

避地入闽,依王审知以卒。

偓为学士时,内预秘谋,外争国是,屡触逆臣之锋。

死生患难,百折不渝。

晚节亦管宁之流亚,实为唐末完人。

其诗虽局於风气,浑厚不及前人;而忠愤之气,时时溢於语外。

性情既挚,风骨自遒。

慷慨激昂,迥异当时靡靡之响。

其在晚唐,亦可谓文笔之鸣凤矣。

变风变雅,圣人不废,又何必定以一格绳之乎?《唐书艺文志》载偓集一卷,《香奁集》一卷。

晁氏《读书志》云韩偓诗二卷,《香奁》不载卷数。

陈振孙《书录解题》云《香奁集》二卷,《入内廷后诗集》一卷,《别集》三卷。

各家著录,互有不同。

今抄本既曰《别集》,又注曰《入内廷后诗》。

而集中所载又不尽在内廷所作,疑为后人裒集成书,按年编次。

实非偓之全集也。

△《唐英歌诗》三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唐吴融撰。

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人。

龙纪元年登进士第。

昭宗时官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知制诰。

事迹具《新唐书文艺传》。

融与韩偓同为翰林学士,故偓有《与融玉堂同直》诗。

然二人唱酬仅一两篇,未详其故。

以立身本末论之,偓心在朝廷,力图匡辅,以孱弱文士毅然折逆党之凶锋,其诗所谓“报国危曾捋虎须”

者,实非虚语。

纯忠亮节,万万非融所能及。

以文章工拙论之,则融诗音节谐雅,犹有中唐之遗风,较偓为稍胜焉。

在天祐诸诗人中,闲远不及司空图,沈挚不及罗隐,繁富不及皮日休,奇辟不及周朴。

然其馀作者,实罕与雁行。

《唐书》本传称昭宗反正,融於御前跪作《十许诏》,少选即成,意

详语当。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