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於时国步方危,而煽动十馀万人,震惊庭陛,至於击坏院鼓,脔割中使。
迹类乱民,亦乖大体。
南宋末太学之横,至於驱逐宰辅,莫可裁制,其胚胎实兆於此。
张浚所谓“欲以布衣持进退大臣之权,几至召乱”
者,其意虽出於私,其言亦未始不近理也。
后应诏再出,卒以此为小人所构,亦不可谓东等无以致之矣。
第以志在匡时,言皆中理。
所掊击者皆人不敢触之巨奸,所指陈者事后亦一一皆验。
是其事缘忧国,不出求名。
故南宋以来儒者,以忠义予之,而遗文亦至今传述焉。
盖略迹而原其心也。
△《欧阳修撰集》七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欧阳澈撰。
澈字德明,崇仁人。
建炎初徒步走行在,伏阙上书,请诛黄潜善、汪伯彦,与陈东俱论死。
后高宗悔之,追赠秘阁修撰。
事迹具《宋史忠义传》。
绍兴二十六年,吴沆次其诗为《飘然集》三卷,并为作序。
至嘉定甲申,会稽胡衍又取其所上三书,并序而刻之,釐为六卷。
元季版毁於兵。
明永乐丙申,澈十世孙永康县丞齐重刊之。
金华唐光祖跋,称其书编为三卷,诗文事迹为四卷。
当时陈东所同上之书,亦为掇拾,无所失坠,并取附为一卷。
合为八卷。
所称赞府士庄甫,即齐字也。
而永乐丁酉崇仁知县王克义序,乃称齐录前后奏议,次继
《飘然集》,分为六卷。
与光祖跋不同。
盖词有详略,实即一本。
万历甲寅,澈二十世孙钺再新其版,吴道南为序。
此本即从钺刻传写,而阙第八卷陈东之书。
然东已有别集单行,可不必附录於此。
今亦仍从此本,定为七卷焉。
△《东溪集》二卷、《附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宋高登撰。
登字彦先,号东溪,漳浦人。
宣和间为太学生。
靖康之祸,与陈东伏阙上书,请诛蔡京、童贯等六贼而用李纲、种师道。
会钦宗方擢吴敏、张邦昌为相,又将起用李邦彦。
登又上书力争。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