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世蜀人,徙於陕州。
真宗闻其名,召之,不出。
天禧三年卒,赠秘书省著作郎。
事迹具《宋史隐逸传》。
野与林逋同时。
身后之名,不及逋装点湖山,供后人题咏。
而当时则声价出逋上。
《渑水燕谈》载:“真宗西祀汾阴,至遣人图画所居。”
《宋史》本传载:“大中祥符初,辽使至宋,言本国得野《草堂集》上帙,愿求全部。”
《续湘山野录》载:“长安名姬添苏得野一诗,至署於堂壁,夸鬻於人。”
则倾动一时可想也。
据天圣元年薛田所作集序,野先有《草堂集》行在人间。
《宋史》亦称野《草堂集》十卷。
则十卷者野旧本也。
序又称其子闲以新旧诗三百篇混而编之,汇为七卷。
因取赠典命之曰《钜鹿东观集》。
则《东观集》者,闲所重编七卷之本也。
此本凡诗三百五十九首,题曰《东观集》,而乃作十卷。
未喻其故。
岂序文误十为七欤!
别有《东观集补遗》三卷,出杭州汪氏家,前后无序跋,不知何人所辑。
今核所载诗一百十九首,即此本之四卷至六卷。
盖书贾作伪之本,不足为据。
或疑除此三卷,正合薛田序七卷之数,当为后人所合并。
不知除此一百一十九首,则七卷仅诗二百四十首,与田序三百首之说仍不相合。
知决不然矣。
野在宋初,其诗尚仍五代旧格,未能及林逋之超诣。
而胸次不俗,故究
无龌龊凡鄙之气。
较杨朴《咏蓑》诸篇固无多让。
赵与虤《娱书堂诗话》曰:“魏仲先诗冲淡闲逸,前辈称其警句甚多。
《上陈使君》云:‘忧民如有病,见客似无官。
’形容甚切,余喜诵之”
云云。
亦录隐逸诗者所不废矣。
△《宋元宪集》四十卷(永乐**本)
宋宋庠撰。
史称庠所著有《国语补音》三卷、《纪年通谱》十二卷、《别集》四十卷、《掖垣丛志》三卷、《尊号录》一卷。
今惟《国语补音》有传本,已著录。
馀书与文集并佚。
(第3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