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良娣死,代宗立
肃宗性颇昏庸,又其得位不以正,故张良娣、李辅国、广平、建宁等,遂乘之窃权争位焉。
良娣,帝即位后,册为淑妃。
乾元元年四月,立为皇后。
《传》言其与辅国持权禁中,干与政事,请谒过当,帝颇不悦,而无如之何。
辅国,帝即位后擢为太子家令,判元帅府行军司马事。
四方奏事,御前符印,一以委之。
从幸凤翔,授太子詹事。
还京,拜殿中监,闲厩、五坊、宫院、营田、栽接、总监等使,又兼陇右群牧,京畿铸钱,长春宫等殿句当,少府、殿中二监都使。
至德二年十二月,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郕国公。
宰臣、百司不时奏事皆因之。
常在银台门受事。
置察事厅子数十人,官吏有小过,无不伺知,即加推讯。
府、县按鞫,三司制狱,三司,谓御史台、刑部、大理寺。
必诣辅国取决。
随意区分,皆称制敕,无敢异议者。
乾元二年,李岘为相,叩头论之,乃获变革,察事等并停。
《旧书》本传及《李岘传》。
《通鉴》载其制书曰:“比缘军国务殷,或宣口敕,处分诸色取索,及杖配囚徒,自今一切并停,如非正宣,并不得行,中外诸务,各归有司。
英武军虞候及六军诸使诸司等,比来或因论竞,悬自追摄,自今须一切经台、府,如所由处断不平,听具状奏闻。
诸律令除十恶、杀人、奸盗、造伪外,余烦冗一切删除,仍委中书门下与法官详定闻奏。”
观此制,可见辅国乱政之概。
然辅国让行军司马不许,而岘亦旋贬。
玄宗自蜀还,居兴庆宫,辅国言其近市,交通外人,六军功臣反侧不自安,请迁之西内。
上不许。
上元元年七月,辅国遂矫诏发射生五百骑劫迁焉。
高力士及内侍王承恩、魏悦皆配流,陈玄礼致仕。
明年,为宝应元年,上皇崩。
肃宗本有疾,至此亦大渐。
广平王俶为肃宗长子,次子曰越王系,第三子则建宁王倓也。
《旧书?倓传》言:玄宗幸蜀,倓兄弟典亲兵扈从。
百姓遮道乞留太子,太子不可。
倓劝其暂往河西,以谋兴复,广平王亦赞成之,盖二人并与其谋。
《传》又云:太子既北上,渡渭,一日百战,倓自选骁骑数百卫从。
每仓皇颠沛之际,血战在前。
太子或过时不得食,倓涕泣不自胜,上尤怜之。
军士属目于倓。
至灵武,太子即帝位。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