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顺宗谋诛宦官
德宗长子名诵,是为顺宗,德宗即位之岁,即立为太子,至贞元三年八月,而有郜国公主之狱。
郜国者,肃宗女也。
初降裴徽。
徽卒,又降萧昇。
昇卒,主与太子詹事李昇等乱。
昇,叔明子,叔明,鲜于仲通弟,赐国姓。
昇事又见《旧书?萧复传》,作昇,《叔明传》及《新书》皆作昪,《通鉴》依《实录》作昇。
奸闻,德宗幽之它第,而斥昇等。
四年,又以厌蛊废。
六年薨。
主女为皇太子妃,帝畏妃怨望,将杀之,未发,会主薨,太子属疾,乃杀妃以厌灾。
《新书?公主传》。
《旧书?李泌传》曰:顺宗在春宫,郜国交通外人,上疑其有他,连坐贬黜者数人,皇储亦危,泌百端奏说,上意方解。
《新书?顺宗纪》亦曰:郜国公主以蛊事得罪,德宗疑之,几废者屡矣,赖李泌保护得免。
《泌传》曰:郜国坐蛊媚幽禁中,帝怒,责太子,太子不知所对。
泌入,帝数称舒王贤,泌揣帝有废立意,因曰:“陛下有一子而疑之,乃欲立弟之子?臣不敢以古事争,且十宅诸叔,陛下奉之若何?”
帝赫然曰:“卿何知舒王非朕子?”
对曰:“陛下昔为臣言之。
陛下有嫡子以为疑,弟之子,敢自信于陛下乎?”
帝曰:“卿违朕意,不顾家族邪?”
对曰:“臣衰老,位宰相,以谏而诛,分也。
使太子废,它曰,陛下悔曰:‘我惟一子,杀之,泌不吾谏,吾亦杀尔子。
’则臣祀绝矣,虽有兄弟子,非所歆也。”
即噫呜流涕。
因称“昔太宗有诏:‘太子不道,藩王窥伺者两废之。
’陛下疑东宫而称舒王贤,得无窥伺乎?若太子得罪,请亦废之,而立皇孙,千秋万岁后,天下犹陛下子孙有也。
且郜国为其女妒忌而蛊惑东宫,岂可以妻母累太子乎?”
执争数十,意益坚。
帝寤,太子乃得安。
《通鉴》纪事,大致与《新传》同而加详,惟即系于三年八月,不如《新书》云郜国之废在四年也。
且载泌言曰:“愿陛下从容三日,究其端绪,必释然知太子之无它矣。
若果有其迹,当召大臣知义理者二十人,与臣鞫其左右。
必有实状,愿陛下如贞观之法,并废舒王而立皇孙。”
又曰:间一日,上开延英殿独召泌,流涕阑干,抚其背曰:“非卿切言,朕今日悔无及矣。
太子仁孝,实无它也。”
亦不如《新传》云执争数十,《新纪》云太子几废者屡也。
温公作《通鉴》极详慎。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