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惭愧,当我再次提笔时已经是一年后了,因为大四要写论文报告、找工作之类的事情,这篇稿子也就放置了下来,当我再次翻开时,竟不知这是给谁写到的诗集了,没办法,只好重新寻找这篇诗篇的主人公,理解他,并且成为他。
不管如何,我是喜爱写作的,当自己的思迅融洽至故事中时,便一定要将这个故事体面地叙述完整。
即便没有华丽的诗句来修饰这段故事,但属于乡土的人们依旧继续着他们的生活,而我只剩下怀旧消愁了。
很幸运,在如此就业大环境下找到一份沿海地区的工作,我的住处是在一个小海湾旁边的,可以算上是“依海而寝”
了,也算得上是“翻过山去”
了。
当我第一次站在沙滩的时候并没有那般心潮澎湃,海的那边还是海,海风吹过燥热的潮气,伴随着清凉的拂面,海浪不止地打击着筑墙边的石块,像是要推倒那高耸的筑墙,睁大眼睛环视一周,发现汪洋一片蔚蓝,不远处有着繁绿的岛屿,再次眺望,海的一边镶着浅白的云,白云下不时会飞来纯白的海鸥,并着海轮向着另岸驶去。
当然,我最中意的便是不远处的灯塔,灯塔是正六边形的,颜色便和天边的白云一个颜色了,它就那样矗立着,我也喜欢伫立着眺望它。
关于故事的主人公老斗,我们已经好久没有联系了,我也很少打听过家乡的事情了,我猜想他肯定会看见深秋之后的满山枯黄,踏足山顶会触及深白的层云,会和我一样眺望山的那头,想着要“翻过山去”
。
已入深秋,北边的风吹凉了这一片山谷,连片的绿林便褪出枯黄了,连着落崖上石壁也荒了许多,被人们收割过的农地这时变得空旷多了,随着北风吹至河谷,溪流汇集而成的条河也没有那般急促了,穿过河岸的碎石时,涓涓的清水也有了半分凄凉了。
不一样的是风吹过街道处的炊烟,便是有点人间烟火的味道了,这股凉风自然也会吹进了人们的院子里,吹落剩下点绿的枝叶,吹得窗户发出“呼呼”
的风声,刚要起床的女人这下也嫌得外面的凉了,继续钻进被窝靠着男人的身子睡了过去,今天的暖光依然最先照在路口的角落处,但老头老太太像是也怕这深秋的冷风,继续裹着黑棉袄躺在了热乎的炕上,等着这天儿暖和了些便抽身出被窝。
已是农历十月初多了,秋收来的所有农物已经堆满了小院里,早已打落的金麦已经铺放在日光下晒了起来,秋天正午的日光热得强烈,用来晒照谷麦正好了,老斗家今年收得的麦子算是很多了,方方正正的院子铺满着金黄色的麦谷,实在没地儿晒的麦谷只能整袋整袋地堆在大门外暴晒一会儿,以免麦谷潮湿发了霉,当然门外整袋的麦子要照看的,不然被精壮的男人扛着跑了算倒了霉了。
在炽热般日光照射下,满院的麦谷便变得更加金黄了,倒有点“满地黄金”
的蕴色了,老斗母亲要做的便是要把麦田里面的碎石、杂草、毛虫什么的细致地挑拣出来,这活是坐在麦谷上面的,但这一坐便是一天了,毒辣的太阳晒得老斗母亲满脸通红,虽然已经戴了草帽遮了脸。
“孩子气”
的老斗自然耐不下心来挑拣麦谷的,在麦谷上找到几只毛虫自顾自地玩了起来,有时便攒起一小堆麦谷将自己“埋”
了起来,那颗粒分明的麦谷流在身子上引得老斗笑了起来,老斗母亲回头一看,气得老斗母亲拍了老斗两巴掌,随后将老斗赶出了这片麦谷。
将麦谷晒得金黄后便要开始忙活大豆了,大门前堆放着和房墙一般高的大豆,在如此热烈的日光下大豆秸秆竟没能留下一点绿色,一大堆碳黑的大豆秸秆便显得和这个彩色的世界不对称了,就那般“庄严”
地置放在那里。
在那时的西北农村里自然是见不着什么机器将大豆和秸秆分开来,那东西只在县城一带有得卖,但没有人愿意花着大价钱买来机器就为“打”
那几袋的大豆,但总有几个脑子转得快的人买来机器做起租借生意,但价格便有点不尽人意了。
相比之下,铺在自家院子里用着“连枷”
拍击秸秆则更有性价比了,“连枷”
这农具捣鼓出来就是为干这个的,一根直而长的木棍顶端要凿出来一个鸡蛋大的圆洞,再将一根和洞眼大小的短棍插在里面,而短棍的一头不能穿过长棍上的洞的,短棍的另一头则将枝条编织在上面,再用牛皮将拉长的枝条固定起来,这样便可以栓动长杆带动编制好的枝条狠狠地打击在大豆秸秆之上,被晒干的秸秆便会爆出乳白色的大豆,连着几下甩下去,这一片的秸秆便只剩下碎杆子了,不一会儿这院子里面就铺满大豆了
临近夕阳,院子里面依然有着两个身影忙碌着,老斗用力地撑开袋口等着母亲将“钵孑”
里的豆子倒进袋中,没有戴草帽的老斗被晒得突然黑了一层,眯着眼睛用力撑开袋口,保证“钵孑”
里的豆子不掉一颗,这时从大门外传来一声爽朗的声音:
“斗子,今天豆子打完了吗”
红着脸眯着眼睛的老斗便睁大眼睛眼睛认真地辨识着大门处的人,听着这熟悉的声音是刘叔叔没错了,笑着说道:
“刘叔,你过来了门外还有着那么多呢要好几天才完呢”
“不急,刘叔来帮你们”
在一旁的老斗母亲倒没有惊讶刘旗云的到来,反倒是有点像熟人一般了,甚至有点期待这位戴着眼睛的白面书生了,相比之下老斗母亲并没有大刘旗云几岁,因为农村这边女孩子比较早嫁的原因,老斗母亲19岁时便从邻村嫁到了赵家,到现在已经七年之久了,老斗也开始上了小学了,和23岁的刘旗云一样,都可以算得上“年轻人”
了,老斗母亲自然也明白这个“村长”
也对自己有点男女之情了,至少老斗母亲是欢迎刘旗云的到来的,就这样老斗母亲接受这刘旗云不止的帮助,这样一来两人便有着更多可能了。
“今天村上不忙吗”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