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喜茶和奈雪为什么值那么多钱-《超越认知:中国行业背后的 50 个秘密》

第 2 节 喜茶和奈雪为什么值那么多钱(第1页)

()

2021年6月,奈雪的茶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登陆资本市场,成为新茶饮第一股。

根据C轮融资的估值水平,奈雪估值已经达到了20亿美元,本次IPO牵头的投行估算,上市后奈雪市值有望超过三百亿人民币。

一个卖奶茶的新品牌,是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长为百亿公司的?

不只是奈雪一家,与它相爱相杀的竞争对手,同样定位于高端市场的喜茶,因为门店数量更多、占据的市场份额更大,未来如果上市,很可能会获得更高的估值。

那么问题来了,喜茶和奈雪为什么会值那么多钱?

前面提到,现制茶饮是茶行业最好的赛道,规模大增速快,而喜茶和奈雪所在的高端茶饮市场,又是这个赛道里最强的分支。

高端茶饮在所有现制茶饮品牌拥有最快的增速,过去五年平均年化增长率达到了75%。

从2015年至今,高端品牌在整个现制茶饮行业的占比逐年提升,六年前占比不到3.5%,发展到目前已经超过了20%。

而2020年开始的疫情,更是加速了中小品牌的出清,造成了现制茶饮领域的供给侧改革。

2020年新式茶饮白皮书显示,疫情期间有66%的茶饮门店几乎是零收入,最终相当大比例的中小品牌门店没能挺过去,被迫接受关门歇业的命运。

一边是中小品牌勉力维持艰难度日,而另一边高端茶饮品牌却在逆势扩张,比如喜茶和奈雪在2020年的新开门店数量都超过了两百家,同比均有增长,继续大踏步地前进。

这背后所反映的,其实就是消费升级背景下大家对高端茶饮这种新消费形式的追捧。

可以说,是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提供了高端茶饮崛起的机遇。

那么,这种高速扩张状态,还能维持多久呢?

中泰证券的分析师做了一个测算,根据咖啡行业中高端品牌——星巴克的门店密度,以此反推未来高端茶饮的开店空间。

毕竟高端茶饮和星巴克的客单价相近,消费人群也有不少重叠,因此可以类比来看。

比如现在的深圳,一共有224家星巴克门店,相对于1344万的常住人口,平均每6万人就对应一家星巴克,这样门店密度就是6;而高端茶饮店数量还更高一些,一共有230家店,相当于5.8万人对应一家高端茶饮门店,密度系数是5.8。

因为星巴克在各个城市的门店数量是很容易获取的,如果未来在其他城市,高端茶饮的渗透率都达到了深圳的量级,也就可以参照6:5.8这个密度系数的比值,根据星巴克门店数量计算高端茶饮的开店量了。

这样测算下来,把一线、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全计算在内,理论上可以容纳3257家高端茶饮店,减掉目前已经开出的1500多家店,还有1700家左右的剩余空间。

如果后面喜茶和奈雪继续保持快节奏的开店速度,就按两个品牌一年都新增300家好了,那样一年新增600家门店,这种快速扩张期还会持续大概三年。

无论是星巴克,还是海底捞,亦或是太二酸菜鱼,它们处于快速扩张期的时候,市场总是会愿意给很高的估值,毕竟短期内增长逻辑看不到被证伪的可能。

而未来2-3年,高端茶饮品类都将处于这个阶段,这就是为什么喜茶和奈雪如此值钱的一个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从内部找原因的话,喜茶和奈雪也确实做对了很多事情,建立起了属于它们的竞争优势,具体可以分成三个方面:

产品研发

在现制茶饮领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消费者没有对品牌的忠诚度,只有对品类的忠诚度。

换句话说就是喝奶茶是必需,但具体喝哪家无所谓,好喝就行。

所以产品口感压倒一切,考虑到消费者永远是「喜新厌旧」的,能否不断适应偏好、推陈出新,就成为了很重要的一件事。

也正因此,喜茶和奈雪都很重视研发,紧跟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打造了快速推出新品的能力。

以2020年为例,它们几乎保持了每月出一个新品的节奏,让你永远不会喝厌。

新产品的研发集中在水果茶品类,难怪有人说,奈雪和喜茶一直在带领大家认识新水果。

比如2021年3月,奈雪推出了「霸气玉油柑」,很快销量就极速提升,成为了最火爆款,原材料都一度卖到断货。

后来喜茶也快速跟上,推出了王榨油柑单品,同样大受追捧。

这种快速出新背后,反映的其实是他们卓越的创新能力。

供应链布局

供应链水平直接决定了产品品质,所以喜茶和奈雪这样的高端品牌,为了保证产品口感的一致性,都选择从源头上进行把控。


(第1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